市县
联系我们
海口市市场监管局助力信用修复 为海口企业纾困发展按下“激活键”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失信,企业将处处受限。信用修复则是给企业一个改正错误、重塑信用的“复活”机会。
“没想到信用修复如此顺利,让我们企业对发展更有信心了。”日前,海南欧美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乐喜告诉记者,此前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留下了信用污点,“通过信用修复制度进行修复,为企业重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市民在龙华区政府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咨询企业信用修复相关问题。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孙士杰 摄 近年来,海口大力推行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制度,激发已有失信记录市场主体的自我纠错动力,促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展,营造包容宽松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纾困发展按下“激活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企业在经营中,更是把诚信摆在了首要位置。 个人可凭信用度免押金使用共享单车。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孙士杰 摄 “信用修复后,企业能再次正常开展业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不讲诚信寸步难行。”6月24日,海口一家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茂辉在市市场监管局窗口办完业务后告诉记者,由于未按期申报企业年度报告,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经营活动受到限制。随后,企业通过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纠正失信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将其移出失信企业名单。 除了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为企业“复原”诚信“伤疤”,海口法院不久前也发出首份信用修复证明,为企业重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机会。 日前,海口市龙华区法院向北京某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发出《自动履行证明书》《信用修复证明》,对其执行信息予以屏蔽。“这是全省法院发出的首份信用修复证明,通过信用修复,可避免该公司后续在信贷、招投标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龙华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信用信息公示和信用联合惩戒力度不断加强,企业一旦发生严重失信行为,受到的行政处罚信息将在信用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网站公开公示。”海口市发改委(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被纳入国家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全国范围内受到跨领域、跨区域的联合惩戒,并会限制企业法人高消费行为,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海口把信用修复机制作为推动失信主体整改和重建信用的重要机制。“存在严重失信行为信息或被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只要法定责任和义务履行完毕,相关行为的不良影响基本消除,承诺不再失信,就达到了修复的基本前提。”海口市发改委(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修复,失信企业获得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机会。 今年以来,我省在实施信用修复上,已开展241次企业信用修复,帮助企业重新参与市场竞争。“海口通过举行企业诚信教育、信用修复培训会等形式,让企业知晓修复失信行为的操作流程,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守法守信意愿。”海口市发改委(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说。 “信用”已经成为企业及个人的社会通行证。良好的信用记录可带来诸多便捷与优惠,不良的信用记录则处处受限。 市民凭信用借用充电宝。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孙士杰 摄 《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信用条例》实施以来,海南失信惩戒制度措施更加规范,目前重点在限乘限飞、公共资源交易、税收优惠、公务员招录、资金下达项目申报、评先评优等方面全面实施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累计限乘限飞47万余人次,取消71名严重失信个人享受自贸港15%个税优惠政策的资格。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有的企业和个人因“无心之过”进入“黑名单”,“如何做到事前避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信用卡是否按时还款”“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是否按时归还”“企业年报是否按期申报”……市发改委(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在记录着个人或企业的诚信行为,若不履行相关义务,很有可能进入失信名单中。 “很多人认为,只有产生严重违法行为,才进入失信企业名单。实际上,很多企业只是因为一些小问题未处理,进入了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如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信息的,未在登记机关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通过企业住所无法联系的等。 “进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可能会进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该负责人指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强化诚信意识,相关信息需及时、准确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若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受到信用惩戒,可及时与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尽快完成信用修复。 失信惩戒让不少人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在网络平台上,不少公司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揽生意,这些行为或是违法行为。”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不仅扰乱征信市场发展秩序,也会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民一旦发现银行卡逾期未还款,应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咨询补救措施,而非相信非官方措施。 日前,海口两家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满三年且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不再被标记为“该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成为海口首批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满三年且办理公告完成信用修复的企业。 今年以来,海口通过“信用+”多维度信用服务理念,实现行政审批、融资担保、信用监管、办税便利等多方面场景应用,“信用修复制度+智慧监管模式”逐步发挥出重要作用,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通过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和智慧监管模式,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对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诚信行为方面,信用修复制度+智慧监管模式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若干规定》明确,征信机构可依法采集免税购物严重失信行为信息,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免税购物失信主体若要进行信用修复,可向县级以上政府社会信用主管部门或者作出失信行为认定的单位申请信用修复。修复完成后应当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实施信用惩戒。 在海口,企业获得感源于“诚信”。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之前已实施自我修正行为的企业,可随时向海口有关部门提出信用修复。 “失信企业只要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公开做出信用承诺、参加信用修复专题培训、提交第三方信用报告、主动接受第三方信用协同监管等,就能基本完成信用修复。”海口市发改委(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夯实信用建设基础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图为国兴大道CBD(中央商务区)发展日新月异,聚集了全球贸易之窗等服务平台和一批贸易企业。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 6月15日,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向全省推广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共10项,其中信用应用案例占比四成。 “10项案例中,江东新区推行的‘一件事一次办好’案例极具代表性,正是信用智慧监管的应用体现,可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和企业获得感。”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江东新区“一件事一次办好”案例在落实“信易批”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还对市场主体实行动态化、差异化监管。 推行信用承诺制、信用信息一码查询、“信酬制”物业服务模式推广……从信用修复制度到智慧监管模式,海口通过不断提升“软实力”和“硬支撑”,进一步擦亮诚信海口“金字招牌”。 来源:海口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