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党建引领促发展 莺歌海“老”盐场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0-08-05 17:44 阅读:1084

海南莺歌海盐场(莺歌海盐场供图

人民网乐东8月5日电(记者毛雷)盐是什么味道?在海南莺歌海盐场,北纬18度的阳光晒出的优质海盐,不仅有咸味,更有一丝创造美好生活的甘甜。

今年62岁的莺歌海盐场曾是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历史上最高生产纪录为年产量32万吨。但随着生产设备老化、生产面积减少、生产能力降低等原因,导致年产量逐年下降。近年来,海南控股党委高度重视莺歌海盐场的发展,选优配强盐场党委班子,加强党的建设,抓牢原盐生产,积极谋划盐场转型发展,为盐场发展植入新引擎,让老盐场焕发新活力。

莺歌海盐场的日落(莺歌海盐场供图)

肩挑手扒干出来的大盐场

“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这是郭沫若先生1962年到访莺歌海盐场时,为数万亩盐田的壮美景观所感动而写下的浪漫诗篇。然而就在郭沫若到访的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沼泽地。

今年86岁的莺歌海盐场老职工吴坤新,依然清晰地记得,1955年他第一次到莺歌海时的情景。“全是沼泽地,一大片,沼泽地里的芦苇比人还高。”吴坤新说,莺歌海盐场所在的位置非常适合建盐场,早在日军侵略海南和国民党政府时期,都曾计划在这里建盐场,但最终在新中国实现了。

1955年11月,吴坤新作为先遣队的成员,从三亚乘船到莺歌海登陆,手里带着的,是当年日本人计划建设盐场的图纸。他们的任务,是进行盐场建设前期的勘察工作。“原本以为日本人的图纸基本上可以直接用,后来发现,好多点位都找不到,只有自己重新找了。”吴坤新说,大家都有一股子干劲儿,原本计划三年完成的勘察工作,实际上仅两年左右就完成了。

莺歌海盐场生产场景(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毛雷 摄)

1958年,时年14岁的王希朴跟随从部队转业的父亲,来到莺歌海,亲眼见证了这个盐场的诞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盐场就是大家肩挑手扒干出来的。”王希朴回忆,那时候自己还小,但是父辈们艰苦奋斗的干劲儿影响自己一生。“凌晨4点多,打着手电筒就出去干活了,一直干到太阳落山,再打着手电筒回来。”

王希朴的父亲,就是当时从部队转业的官兵之一,当时,从部队转业和退伍的5600名官兵乘船来到莺歌海,加上当地民工,共组成5个施工工程队,总人数9200多人,高峰期达1万多人。

吴坤新回忆,当年的工程量很大,“光土方就要5000万立方。”因为缺少机械化设备,几乎纯靠人力建设,“可以说是一个肩膀、一个土筐、一把铁锹,就是这么干出来的。”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依然卯足干劲,两年多时间就建成了总面积达38平方公里的大盐田。

莺歌海盐场生产的食用盐(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毛雷 摄)

东南五省都用莺歌海的盐

“1958年,莺歌海盐场试产出第一批原盐,还专门送到北京去报喜了。”王希朴回忆,那时候的盐场虽然刚崭露头角,但重要性已经显现出来了。

在吴坤新的话语中,始终透露出一股子骄傲。“我们莺歌海的盐是最好的!”

上世纪60年代初,盐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候饭都吃不饱,大家就吃野菜、吃糠饼,因为营养不良,大多数人都水肿,腿肚子一按就是一个窝,但即便是这样的条件,大家照样出满勤、干满工。”吴坤新说,正是因为这股子干劲儿,盐场的产量也逐年攀升。

“莺歌海盐场计划年产量在15万到20万吨,1968年我们就生产到了24万吨,往后产量也是年年提高,盐丰收,倒出都是堆满雪白的盐山。”吴坤新说,1988年盐场的产量达到高峰,一举突破了30万吨。“那时候,东南五省都是用的我们莺歌海的盐。”

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基地(莺歌海盐场供图)

党建统领 老盐场焕发新活力

然而,辉煌过后,莺歌海盐场也遇到了发展的难题。近几年,由于莺歌海盐场生产设备设施老化严重,生产能力降低,生产面积减少等原因,导致了连续多年来盐田产量下降,同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受困,发展陷入瓶颈。

如何发展?党建为先。

“老国企的问题在莺歌海盐场都有,产量下降,效益降低,收入减少,人才流失,这就让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海南海控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攀龙说,海控党委从2018年底开始提出来要提振经营合力,解决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端,提高盐场职工收入水平。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项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我们莺歌海盐场背靠尖峰岭,面向南海,常年少雨多风,再加上海水干净无污染,这里的盐是最好的。”在海控·莺歌海盐场党建基地的海盐文化馆内,莺歌海盐场“盐三代”杨美娟向记者介绍莺歌海盐场的优势和历史。

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基地(莺歌海盐场供图)

为充分盘活盐场资产,发挥党建合力,实现党建与基层工作互融互通。在海南控股党委的部署下,由莺歌海盐场和海控美丽乡村公司共同成立海控·盐恬文旅管理有限公司。项目依托莺歌海盐场60余甲子年文化,结合海南全域旅游概念和盐田文化资源,推动以盐为特色的产业开发和文化旅游,不断延伸盐及盐文化的产业链、附加值,将促进莺歌海盐场区域的长远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传承莺歌海盐场精神,弘扬莺歌海盐场文化,为进一步打造盐场文化IP推动盐产品销售升级打下基础,具有广泛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2020年6月28日投入试运营以来,海控·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的主题党日活动,已陆续接待近200名学员参与体验课程,通过参观盐文化馆、重走盐工路、《盐场革命史》党课、盐一、二、三代访谈、收盐体验教学等活动,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莺歌海盐场文化,激发党员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锤炼党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参训学员的广泛好评。”吴攀龙说。

生产方面的好消息也接连不断。今年7月17日,莺歌海盐场爆竹声声,截至当日,累计生产35500吨,提前168天且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产量35000吨,创下近十年的产量新高。同时,严格工艺操作流程,有力保证了原盐质量,为莺歌海盐场下半年的销售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成为莺歌海盐场以党建促发展的生动注脚。

海南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基地将充分发挥党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北有母瑞山,南有莺歌海”为目标,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的3A级景区和党建基地。在文旅融合新模式的带动下,大力传承弘扬莺歌海盐场精神,推动莺歌海盐场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充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尖峰岭下,南海之滨,莺歌海正在焕发新光彩。

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基地(莺歌海盐场供图)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