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联系我们
鳗经济的快发展:海南发展鳗鱼特色养殖产业
在海南瑞橡金江鳗鱼养殖基地,工人为鳗鱼称重选别分类。 本报记者 邓钰 摄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常有客商上门收购,我们的鳗鱼根本不愁卖!”4月13日,在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的海南瑞橡热带经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瑞橡集团)的鳗鱼养殖基地,工人马健手拿捕捞网,在养殖池中捕捞鳗鱼。随后,便有工人将抓好的鱼一条条称重,为它们选别分级。
海南瑞橡集团生产部经理孙杰介绍,从3月底至今,该集团已收到近60吨的鳗鱼销售订单,货值约260万元。据了解,近年来,海南瑞橡集团积极发展鳗鱼特色养殖产业,在打造规范化、集约化养殖体系的同时,计划在我省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鳗鱼产业链。
标准化养殖
好技术赚得好效益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鳗鱼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提高。”孙杰介绍,2016年前后,海南瑞橡集团发现鳗鱼市场缺口,在赴福建、广东等地多轮的考察和调研,走访行业专家和水产养殖户后,决定规模化发展鳗鱼养殖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鳗鱼养殖行业便在海南兴起,虽然以散户养殖为主,产业规模小、散、弱,未达到规模效益,但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且行业标准较为完善,具有一定发展基础。”
经过多轮市场调研,海南瑞橡主要发展美洲鳗养殖产业。“相较于其他品种,美洲鳗资源丰富,鱼苗约为5元一尾,性价比佳,且市场接受程度高,价格稳定。”孙杰介绍,包括鱼苗、饲料、人工在内,每吨鳗鱼的养殖成本约为5万元,但根据市场行情,可卖出7万元到9万元的好价格。
“鳗鱼养殖效益高,但要想养好可得费一番心思。”在基地工作多年的马健说起鳗鱼养殖技术来头头是道。他介绍,为了保证鳗鱼的成活率,必须采用标准化养殖技术,一方面要保证鱼苗的质量,只有体质健壮、免疫力强的健康鱼苗,才被允许放入养殖池;另一方面,对饲料质量也科学管控。此外,还要格外注重水质、温度等管理。
生态化“养水”
水循环系统让水清鱼靓
“业内有句话叫‘养鳗先养水’,这是因为鳗鱼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孙杰表示,相较于其他鱼类,鳗鱼对水质高出许多,若达不到水质要求,会造成鳗鱼进食减少、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鳗鱼大批死亡。
而在海南瑞橡集团金江鳗鱼养殖基地,水清鱼靓的秘诀就藏在贯穿养殖的水循环过滤系统中。海南日报记者在养殖基地现场看到,在养殖池下一根根排水管道紧密串联,一直延伸至基地中的水循环过滤机中。
“通过构建出一个水循环系统,不仅保证了养殖水质的清洁,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孙杰介绍,所有养殖污水流入水循环系统后,要经过滤网初级过滤,并流入微粒机、沉淀机,进一步去除水中杂质,随后再经生物滤料处理流入臭氧发生器杀菌,再用紫外线灯消毒后,经检测达到养殖水体标准,再次流入养殖池。“在此过程中,水体得到循环利用,且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目前,我们的鳗鱼供不应求,销售量稳定在每年220吨至250吨,年销售额可达到2000万元。”孙杰介绍,目前,该公司养殖的鳗鱼主要供应有两种销售途径:一种是作为菜鳗供应岛内市场消费,销往省内各大水产市场以及专业水产批发商;另一类是作为烤鳗食品的原材料销往专门的收购商。
据了解,目前,海南瑞橡集团旗下共有5个鳗鱼养殖基地,共计450亩地,其中在定城镇养殖基地还探索“渔光一体”养殖模式,既在水上光伏发电,水下养殖鳗鱼,实现节能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