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重构供应链 以创新助力农产品“链通”世界

时间:2021-10-22 16:14

本报记者  王小萱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国,每年仅果蔬产量就高达7亿吨,约占世界的40%。在落实乡村振兴、确保食品安全尤其是在恢复经济发展、扩内需、促消费等方面,农产品流通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日,由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与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亚太地区工作组联合主办的“2021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此次大会以“重构 创新 链通全球”为主题,来自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等单位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市场负责人,以及来自墨西哥、智利、泰国、法国、德国、韩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和行业代表参会。与会代表结合当前形势,就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和标准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对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要做深做细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顾顺清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会落地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对促进地方农业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聚焦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引导当地农业及相关产业顺应流通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和稳定,关乎国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环节。“要立足实体经济发展,补齐农产品供应链短板。要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待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不是越低越好,有时为了改善客户体验,物流成本是要适当增加的。要充分认识物流的外部性。”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如是说。

  就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方面,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联盟主席、原国务院参事刘坚表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必须要从“重构、创新”两方面下功夫,才能突破农业产业供应链的瓶颈和短板,要重视研究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上,农产品的技术性问题。同时,农产品供应链要做深做细,要有问题导向,要把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努力突破农产品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商务部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处长邵斌表示,要立足实体经济发展,补齐农产品供应链短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要抓好农产品物流。“我国农产品流通具有规模大、环节多、运距远、冷链率低,公路运输比重大,通过大型批发市场中转比例高等特点,这些都影响到物流的成本和效率,进而影响到供应链的畅通和效益。在处理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时,首先,要认识到物流是供应链的关键。因为物流是要在线下实体运作,要有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消耗,供货、加工制造、交货、售后、售后服务、客户体验等都会受到物流的制约。”要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待物流成本。他强调,要充分认识物流的外部性,要立足国内大循环,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和新冠疫情的爆发,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问题凸显出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要立足国内大循环,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要立足疫情常态化防控,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傅龙成说。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理事会理事、亚太区主席马增俊表示,当前,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双循环”格局已形成、数字化转型和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等新形势。

加强农产品贸易国际合作

  共同重建与创新全球食品供应链是此次会议中外代表达成的基本共识。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表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贸易以及供给、需求,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农产品贸易中的不确定因素。如何探索农产品贸易新的增长点?“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农产品供应链安全,扩大生鲜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和加强农产品贸易国际合作。”

  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鲁道夫·施密特·蒙特斯通过视频表示,通过此次大会,可以清晰地了解专家对于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安全、稳定供应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消费者对于进口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期待中国食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为两国贸易带来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能源消耗、食物消耗、食品价格上涨、食品供应和食品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等问题日益凸显,建立富有韧性并能够抵御系统冲击的食品供应链将是未来的关键挑战之一。而新冠疫情让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都认识到了农产品市场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未来,需要共同来努力改变食品供应链系统,以提高可持续和韧性。”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史蒂芬·拉亚尼如是说。

  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金汉镐通过现场连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农业领域影响较大。他通过数据、图表及视频等形式展现了疫情对于劳动密集型农作物的影响。他同时表示,疫情促进了农业模式的转变,加速了技术转化,加快推进了农产品供应链升级,还带动了韩国农业旅游的发展。

  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通过视频表示,希望可以建立更加有韧性的新型经贸关系,共同重建与创新全球食品供应链。

  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处公使衔参赞芭桐娃蒂通过视频连线介绍,泰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有水果、大米、干木薯、新鲜鱼类。泰国农产品当前的竞争优势是品质好、质量把控严格,劣势则是价格偏高。泰国计划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挖掘潜在的购买力。

构建供应链新格局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9.2亿吨,约八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系统智慧农贸、智慧农批、农产品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发展,但小生产对接大市场仍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基本格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消费品认证处处长徐秋媛介绍,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的根本要求是将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未来,全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现有的绿色相关评价认证制度,为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大力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结果的采信,加强绿色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管,不断提高绿色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数字化助力农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是大会的热点话题。苏州绿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柔安围绕当前我国废弃物处理的政策要求、目前中国农批市场有机固废的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批市场固废处理的现状和未来,并以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向与会嘉宾分析了垃圾处理方面的一些解决方案。

  马增俊建议,筹建数字发展委员会,助力行业数字化发展;成立研究院,推动行业研究工作;重启冻品市场专业委员会,促进冻品交易市场更快、更好地发展;重构标准化中心和供应链中心,从标准化建设与完善供应链建设方面推动行业发展。

  未来5—10年,如何构建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格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首先要改变以往原始的粗线条批发模式,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在产业发展中融入数字化观念,搭建科技平台,形成智能化数据联动。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要逐渐缩减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的精细化,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增加工程设施,如新建配送中心、设置分拣分包车间,真正做到行业标准化的加工和配送,还要改变以往的经营观念,实现行业互助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