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技术迭代加快 商业模型初步形成 无人配送有望成常态?

时间:2021-12-20 11:11 阅读:1398

 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崭露头角。在广州大展拳脚的自动配送车,目前已实现物流运输、保温送餐、移动零售、移动服务等不同场景的多种服务;在深圳搭建城市物资运送 “空中通道”的无人机,现已开通8条外卖航线;智能取餐柜也有了新一代升级版——双面智能取餐柜,中国烹饪协会也于近日发布了《外卖智能取餐柜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明确规定了外卖智能取餐柜的详细要求。

  有数据预测,2021年我国末端配送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业内专家表示,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初步形成,技术已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整个行业进入可批量商业应用前夜。

无人机、取餐柜、自动配送车

取外卖的“N”种方式

  近日,家住上海的秦先生在外卖App上发现,距离他直线距离1公里外的一家咖啡店可以选择无人机配送,于是他点了两杯咖啡。

  大约10分钟后,一架挂着餐箱的无人机呼啸而来,降落在一个自带取餐柜的自动化机场。对准升降口后,无人机放下餐箱。很快,内部机械手就把箱子挪到了取餐柜,顾客只需输入取餐码或扫二维码就可取餐。

  据了解,无人机外卖的服务半径规划为2公里,正常的载重量是不超过2.5公斤,顾客从下单到收到货品,时间控制在17分钟左右。像咖啡、蛋糕、冰淇淋等对时效要求高的餐饮以及夜间药品配送等是未来无人机外卖的主要服务对象。

  “我们的飞行服务时间是在早上的7点半到晚上的5点半。”华东无人机基地负责人薛彬表示,商家准备什么时候,要飞哪两个点的坐标,需要提前告诉基地,基地从军民航这边做好统一的申报。

  目前,上海无人机配送航线已进入内测阶段,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开通试运营。而已在深圳常态化试运营近1年的无人机,现已实现为7个区域、8000多户居民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除了无人机,最近在各大高校上线的双面智能取餐柜,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中国计量大学是双面智能取餐柜首个落地高校,通过双面智能取餐柜,外卖员无需进校即可存放餐品,学生也不需要出校门,在校内一侧即可取餐。据了解,这是饿了么、美团试点上线的双面智能取餐柜,尝试与高校一起携手改善校园外卖取送环境、提升高校无接触配送的智慧化管理。

  饿了么智能取餐柜业务杭州地区负责人透露,“高校外卖取送难是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痛点,针对此研发和设计的‘以柜代墙’硬件解决方案,既维持住校园内部的相对隔离性,又能方便骑手和学生无阻碍地存取餐品。”也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双面智能取餐柜的无接触配送模式在提升了校园管理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为学生的食品安全、校园防疫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一些配备了AED的取餐柜,在紧急情况下还能用于救人应急。

  此外,今年6月广州疫情期间,无人驾驶的小巴和轿车、园区固定道路的美团配送车、运载大批物资的无人驾驶卡车,共同参与到疫情物资运输,也让自动配送车走向台前。

市场前景可期

发展仍需攻克难题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内互联网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互联网应用,在无接触配送领域加速创新与“落地”。

  中国烹饪协会于近日发布的《外卖智能取餐柜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明确,无接触配送是指互联网平台根据消费者提出的服务需求,安排配送员从商户取走商品,通过无中转、点对点的配送方式,经与消费者协商一致,将商品放置到指定位置,以保持安全距离或相互不见面的形式完成商品交付的配送模式。

  早在2020年初,美团自动配送车在北京顺义买菜业务“落地”配送生鲜。截至今年4月,自动配送车已在顺义配送订单超过3.5万真实订单,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我们认为无人配送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相比其他的特定场景,无人配送的天花板更高一些,它们都是在开放道路上,未来具备向其他开放场景延伸的可能,潜力是非常大的。”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表示。

  在市场对无接触配送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无人配送技术也在加快迭代。以智能取餐柜为例,据国内知识产权界研究发现,近年来的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不断飙升,技术专利竞争已呈白热化之势,仅在2020年,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量就达到205件。

  同时,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以及供应链的成熟,现在国内发展无人配送也有了很多便利条件。

  以自动配送车为例,“疫情推动了大家的需求和市场的认知,各地方政府积极鼓励试点,北京等地方都已经开放路权。”贺雄松介绍称,此外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自动配送车成为非常关键的实现配送的方式,市场需求巨大。

  但是,无人配送依旧面临“升级难题”。

  “现在自动配送车自动驾驶技术在打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数据,数据不是配送车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天天重复跑就可以收集完成,而是需要结合全国包括南北方天气差异、不同的交通情况等。”专注末端即时配送的无人驾驶公司白犀牛首席技术官夏添表示,目前阶段数据还是在迭代过程中,很难说研发一个驾驶大脑就可以适配全中国,以及到国外使用。自动配送车如何从特定的环境下应用到全国千家万户,成为当前发展需要攻克的难题。

  现阶段,无人机送餐也依旧需要骑手先将顾客的订单送往就近的无人机机场,且飞行条件受限较多。对于智能取餐柜,也有网友反应,在用餐高峰期时段,把餐放在取餐柜反而降低了流通效率。

  虽然目前无人配送技术发展不够成熟,但业内专家认为,2021年我国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初步形成,技术可以支撑部分场景需求,整个行业进入可批量商业应用前夜。

  (高娇娣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