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春节年味足 传统美食不可少

时间:2023-01-17 11:03 阅读:2403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因各地习俗不同,其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人们过年的饮食习俗也是大相径庭。例如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年糕;福建人初一早上吃面条;河南人吃饺子煮面,寓意捞财;湖北人、湖南人春节第一餐要吃鸡蛋,意味着“实实在在、吉祥如意”。许多人对这农历新年的第一餐非常讲究,虽然吃法都不一样,但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传统美食悠久传承

  饺子 饺子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人们过年一定要吃饺子。饺子是用面皮把馅包裹起来煮食的食品。一般在除夕晚上12点以前,人们就把饺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煮食,这时正是新年旧年交接之时,吃饺子取中文谐音“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之意。因此过春节时,无论多么丰盛的菜肴,人们都会吃上一顿饺子,饺子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北方,包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一个重要内容。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是我国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

  饺子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鸡蛋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我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例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西安的酸汤水饺、衡水的猪肉白菜饺、上海的锅贴煎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沈阳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

  年糕 年糕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是用大米或糯米,煮成饭用打制或水磨成粉后压制而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宁波慈城年糕的食用方法:用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汁水(鸡汤)年糕汤鲜美无比,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备食品。烹饪方法之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种,以前贮藏条件不好,所以许多居民将年糕切片后晒干贮藏,食用时用水浸上2天即可。亦有以水浸批量者,竟能保鲜数月之久。我国地域广,风俗习惯各地不同,还有研发新式年糕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西南的糯粑粑。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元宵 元宵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吃食品,属于节日食俗。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滋补。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南方人做汤圆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黏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煮“元宵”也有技巧:轻轻捏。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这样煮出来的“元宵”,里外易熟,软滑可口。开水下。锅内水开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轻轻推开,让“元宵”旋转几下,就不黏锅底。文火煮。“元宵”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则,“元宵”不断翻动,受热不均匀,外熟内硬不好吃。点冷水。“元宵”入锅后,每开一次应点入适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即可捞出食用。这样煮出的“元宵”质软不硬,香甜可口。

  鱼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鱼是吉祥的象征。北方人过年采购物品时,必不可少的就是鱼,因“鱼”和“余”谐音,“年年有鱼”就代表着“年年有余”,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愿望。

  年年有余的风俗起源于东晋,形成风俗于宋代,流传至今。过年吃鱼起源于原始崇拜鱼。年夜饭在鱼类的选择上,鲤鱼的“鲤”与“利”谐音,寓意“大势大利”“得利有余”;鲢的“鲢”与“连”谐音,寓意“连年有余”;鲫鱼的“鲫”和“吉”字发音类似,吃鲫鱼寓意第二年带来吉利;鲇鱼发音似“年余”,吃鲇鱼寓意来年盈余。按照旧时过年的习俗,宴席上最后一道菜就是鱼,而且鱼上桌时的摆放也有很大的讲究。鱼头要对着长辈,表达尊敬之意,如果客人是文人要将鱼肚对着他,称赞他满腹文章;若是武将,要将鱼脊对着他,代表着可作国之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摆下后不可再动,鱼头对谁、尾对谁都有讲究。吃鱼也有说法,鱼吃完一面的时候,不能说“翻过来”,要说“正过来”或者“划过来”,都象征着吉祥顺利。鱼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除其食用价值外,更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

饮食健康需关注

  春节期间亲朋团聚、走亲访友,饮食方面少不了大鱼大肉。这也给人们的胃肠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一些高油腻、高脂肪等食物非常不利于胃肠道消化,往往会引发疾病。那么春节饮食要注意哪些呢?

  合理膳食搭配 春节期间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应荤素搭配,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更不要贪图新鲜去食用野生动物及野生植物。应多样化选择常用食材,保持肉类、蛋类、蔬菜等均衡,可适量配以水果,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的需求。

  注意饮食规律 春节期间各种活动丰富,熬夜、多餐、乱餐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应情况出现,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发生。

  避免暴饮暴食 俗话说“吃饭八分饱,不用把医找”。春节期间在丰富食物的视觉效应下,容易让人产生“饮食兴奋”情绪,导致出现暴饮暴食,增加肠胃负担,特别是食用高脂肪性食物后,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肠胃疾病发生。

  保证清洁卫生 春节期间人们往往有预先储存食物习惯,在采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查看食材的新鲜度、保质期等,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需采购冷链食物的,要查看检验检疫等相关合格证明。同时加上春节期间每餐准备食量偏多,容易出现食物过剩,长时间放置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易引发胃肠疾病。

  坚持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有助于让食物与消化液更好的融合,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相反狼吞虎咽的吃饭方式,容易导致体内食物堆积,肠胃超负荷,长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导致各种肠道疾病的发生。

  做到低盐少酒 春节期间普遍有吃腌肉、腊肉的习俗,一般这类食物中盐分含量都很高,食盐的高渗透压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害。加上饮酒后酒精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胃肠疾病。过度饮酒,更是会对心脑血管、肝脏等器官造成影响,甚至引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因此要控制饮酒量,切忌空腹饮酒;服用某些药物期间,都应严格遵守医嘱,禁止饮酒,以免引发严重反应。

  (朱美乔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