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定安南埠村:一颗粽子的“小康算法”

时间:2020-06-18 11:11 阅读:1386

  定安南埠村以120万元帮扶资金撬动社会资金200多万元建立粽子厂,一体化解决了乡村产业空心化、脱贫户返贫和村集体经济空白等问题——

  一颗粽子的“小康算法”

  ■ 海南日报记者 曹健 陈彬 通讯员 王媛媛

  6月14日一早,定安县富文镇南埠村的粽子厂就开始热闹起来,一辆辆货车开进厂区,装载好粽子后,第一时间发往全国各地的订户手中。

  此刻,粽子厂工人梁海蓉正在车间里忙碌着,她熟练地将一个个清香扑鼻的粽子真空打包,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她的家就在离工厂100多米远的村子里,每天下班后,步行一会就能回到家中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而在半年多以前,粽子厂所在的位置,还是一所废弃的村小学,杂草丛生、荒芜冷清。梁海蓉则在离家30多公里远的县城打工,长期跟丈夫和两个孩子两地分居。

  近日,随着南埠粽子厂建成投产,这一切开始改变。这个曾经的产业空心村,建起了定安县最大的粽子厂;当地80多名群众在此务工,由农民变身为掌握一技之能的产业工人,大大降低返贫的风险。更重要的是,随着村集体经济的逐渐壮大,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转变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群众“主心骨”。

  破解产业难题

  立足品牌优势,盘活各方资源建起粽子厂

  “订单太多,粽子都生产不过来!”南埠粽子厂负责人、定安富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武才最近成了大忙人,每天除了安排生产计划,还要不停地接听电话,常常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端午节临近,厂里每天生产1.5万—2万个粽子,但仍满足不了全国各地大量的订单,无奈只好从6月5日开始暂停接单,一口气推掉了30万个粽子订单。

  朱武才原来的老粽子厂开在县城,由于场地太小,产量跟不上,流失了很多客户。于是,他从2018年开始寻找新的厂址。

  了解到朱武才的发展计划后,南埠村的帮扶单位定安县委组织部邀请他做出项目合作和长远规划方案,并与富文镇委镇政府、南埠村驻村干部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洽谈协商,终于在2019年10月落实了该项目。

  “从2018年起,我们多次考察调研发现,南埠村的产业基础很薄弱,种植、养殖品种单一,带动能力不强。村子要想发展得好,必须抓实基层组织建设,走产业振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而粽子是定安的传统美食,发展粽子产业有天然的品牌优势。”定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符气和说,之所以选择与富香源食品公司合作,也是希望利用企业成熟的生产技术、品牌效应、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线、现成的销售渠道等优势,做到一投产就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要建厂,首先得解决场地和资金问题。双方选定了交通方便的废弃村小学作为厂址,县委组织部从党建工作发展资金中挤出120万元,用于翻修改造和搭建部分基础设施。富文镇政府出资35万元在粽子厂附近打造一口深水井和修建水塔,解决粽子厂的生产用水。定安富香源食品有限公司先期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用具,采购生产原材料。2020年1月6日,南埠粽子厂顺利开工建设。

  “南埠村发展粽子产业,我们有一套长远的‘小康算法’。别看这小小一颗粽子,它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可强啦!既可以帮助脱贫户就近打工,还能带动粽叶种植、黑猪和鸭子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村小学这块废弃资产也被盘活了,可谓一举多得!”富文镇镇长陈英旺说。

  破解返贫难题

  村民变身技术工人,在家门口就有活干

  南埠粽子厂占地10亩,分为原材料清洗、馅料加工、裹绑、蒸煮、冷却、真空包装、成品灭菌、礼盒包装等20多个车间。

  在裹绑车间工作的富文镇深水村脱贫户王燕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包一颗粽子的计件工资是7毛钱,自己一天能包300多颗,可以挣200多块钱。“以前在家干农活,既辛苦,收入也低。现在这里一天能挣几百块钱,工作环境又好,真是想都不敢想。”王燕笑着说。

  像王燕这样的工人,厂里一共有80多名,大多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南埠粽子厂在招聘时优先考虑当地贫困户等困难群体,目前共为当地解决了12名脱贫户的就业难题。据南埠粽子厂行政管理人员朱苑侨介绍,1名技术熟练的粽子裹绑工在端午节期间可获得1万至2万元的收入,大大降低了脱贫户的返贫风险。

  “粽子厂每年需要大量的黑猪肉、咸鸭蛋、粽叶等农副产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也希望在当地采购到合格的粽子加工原材料。”南埠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锋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样一来,当地百姓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种植、养殖结构,为其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提供多样化选择。

  “当时一听说村里的粽子厂在招工,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在家门口上班,跟家人住在一起,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脱贫户梁海蓉说。

  据了解,进厂工作的每一名工人都要接受厂里正规的培训,特别是在生产设备操作使用方面,厂里有严格的安全规定,要求每一名工人都要熟悉设备的安全操作。这些从前只会种田插秧、养鸡养鸭、割胶、种槟榔的淳朴农民,通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如今正逐渐变身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

  “记者同志,您还有要问的吗,没有的话我干活去了!”接受采访不到10分钟,梁海蓉就委婉地提出要返回岗位接着工作。朱苑侨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粽子厂今年5月中旬试运营以来,订单不断增多,工人们每天十分忙碌,还常常主动加班赶订单,干劲也足,毕竟多干多得啊!

  破解党建难题

  村集体经济有底子,为民办事才有底气

  “南埠村的产业太薄弱,集体经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村里连个路灯坏了,都没钱修!”今年34岁的陈锋,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定安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年轻干部,2018年6月被派来南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南埠村时,他对这里的发展状况有些担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没钱,村“两委”想办事也办不成,逐渐在村民中失去了威信,南埠村党支部也被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

  南埠粽子厂项目落地后,陈锋发动村“两委”的党员干部,积极协调解决用地权属问题,完善生产用水用电配套设施,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河砂短缺问题等,确保项目建设稳妥有序推进。他还帮助村委会成立定安县洪昇实业有限公司,跟海南定安富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土地10年租期,每年租金5万元。南埠粽子厂每年纯利润的15%归村里。如果年产量达不到30万个,也要按30万个的利润保底提成给村集体。通过“村委会+公司+村民”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村集体经济有底子,为民办事才有底气。”陈锋深有感触地说。

  定安县委书记刘峰松表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定安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本报定城6月17日电)

  短评

  四两拨千斤,让帮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政府部门的帮扶资金如何发挥最大效用,产生倍增效应?定安县委组织部依托该县的粽子产业品牌,引导村集体企业与有运营实力和销售网络的龙头企业合作,以120万元的帮扶资金,带动各方投资200多万元,为村民带来可观的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一举解决了困扰南埠村多年的产业空心化、脱贫户返贫和村集体经济空白等问题。这样“一石三鸟”的效果背后,是帮扶者以人民为中心的火热初心、实干担当的责任考量和求真务实的行事风格。让帮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对于帮扶者来说,既是经济考题、民生考题,更是政治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