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新动能快速成长 新经济发展向好 我国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时间:2022-09-30 10:46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世界经济格局深刻重塑,我国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创新日益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10年来,我国科技新成果加快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新经济发展向好,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引领作用日益提升。

新主体新动能培育壮大

  10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推进、科技型新企业生机盎然、新产业新产品茁壮成长、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2021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2887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近8万户,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近2.5万户。截至2021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1.54亿户,比2012年末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到9315万户,年均增加逾千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户数由2015年底的544万户增加至2021年底的1238万户,增长1.3倍。“双创”活动周、“创客中国”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火热开展,双创支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支持了创业创新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1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551家。

  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3万家,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2021全球独角兽榜》显示,2021年我国拥有“独角兽企业”301家,比上年增加74家。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瞪羚企业”“猎豹企业”分别有171家、22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71家、96家。中小创新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生力军。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4762家。小微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从2015年的36.4提高到2020年的46.1。

  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32.4%,分别比2012年提高5.7、4.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同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相融合,在服务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4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比2014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全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件大关,达1083亿件,比2012年增长18倍,稳居世界第一。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

  各类活跃度高、生命力强、成长性好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为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应运而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拓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也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需求。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新主体新企业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茁壮成长,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速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创造潜能充分释放,不仅基础前沿领域原创性成果层出不穷、战略性高技术领域迭创佳绩,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也跑出了“加速度”,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专利授权数460.1万件,比2012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5.5%;截至2021年末,有效专利数量达1542.1万件,比2012年末增长3.4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申请人通过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比2016年末增加4.5件。知识产权运用的经济效益不断显现。202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2.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1.97%,比2018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不断释放着驱动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8%,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日益壮大。工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目前,全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

科技成果向社会民生领域渗透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第一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民生福祉改善,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0年来,我国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的内涵型增长转变。

  报告显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3.5%提高至60%以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产业链逐步向中高端发展,带动劳动生产效率持续增进。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按2020年价格计算)为146380元/人,比2012年提高80.3%,年均提高6.8%,高于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三新”经济增加值197270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25%,比2016年提高1.88个百分点。

  移动支付、网络点餐、网约车出行……10年来,我国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向社会民生领域渗透,创新发展的强大外溢效应不断显现,极大地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质。

  报告显示,我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创新日益成为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强大引领。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使用率达86%,位居全球第一,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同时,随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加快普及,“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广泛应用,我国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