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食品价格“助涨” 6月CPI小幅回升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结束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下行,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8%。
猪肉和鲜菜价格由降转升带动了6月CPI的上涨,其中受防疫调配要求从严及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8.1%转为上涨3.6%。不过,对于下半年物价走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会继续回落,有分析称,8月之后,CPI同比将出现一个较快下行过程。
物价为何反弹?
猪肉6月环比连续上涨,鲜菜价格由降转升
食品价格上涨既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拉动因素,也是6月物价涨幅反弹的主要原因。6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1.1%,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4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由降转升,带动了6月食品价格的上涨。记者据商务部披露数据统计发现,自5月25日起,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五周环比上涨,且每次涨幅均在1个点以上。6月22日-28日这一周,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4.66元,比前一周上涨2.9%。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受生猪出栏减缓、防疫调配要求从严及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供应偏紧,同时餐饮和团体消费需求有所回升,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8.1%转为上涨3.6%。此外,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短期供应紧张,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12.5%转为上涨2.8%。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6月食品价格结束了此前4个月下行过程,一方面显示餐饮业复业加快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由于需求不旺,食品价格反弹幅度仍然有限。
“6月非食品价格的表现说明,当前除食品之外的整体物价走势很弱,疫情发生后消费市场需求不足现象突出。”王青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仅上涨0.3%,涨幅比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创下逾十年来的最低。从环比看,疫情持续影响出行,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6.1%和1.8%。
未来走势如何?
专家:7月CPI涨幅将小幅反弹至2.6%左右
数据显示,6月PPI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4%。王青认为,多方面因素影响了6月PPI的改善。5月以来供需两端积极因素带动国际原油价格反弹。此外,近期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持续修复,尤其是基建、地产投资加速带动建筑链条景气度回升,支撑工业品价格普遍回暖。
对于物价走势,王青认为,7月餐饮业复业进程还将持续推进,猪肉需求也会进一步上升,猪肉价格或还有一定上涨空间。但北京疫情扰动因素已基本平息,预期后期猪肉进口有可能逐步恢复。伴随夏季供应增加,7月蔬菜价格上涨势头将会减弱,加之其他食品、消费品及服务价格缺乏上涨动力,预计7月CPI涨幅仅会小幅反弹至2.6%左右。8月之后,伴随上年同期猪肉价格开始大幅跳涨,价格基数迅速走高等,CPI同比将出现一个较快下行过程,年底有可能向同比零涨幅收敛。
PPI方面,王青认为,从国内来看,下半年基建将进一步发力,房地产投资韧性犹存,制造业投资也将缓慢修复。同时,前期油价回升对其他工业品价格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工业品价格有望继续回暖。预计7月PPI环比将延续正增,加之翘尾因素抬升,PPI同比跌幅将进一步收窄至-2.6%左右。整体来看,下半年PPI走势将呈现经济修复、工业品通缩好转的趋势。但因全球疫情仍在加速扩散,尤其是美国疫情出现反弹,全球总需求恢复将较为缓慢,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空间有限,预计年底前后PPI同比也仅为向“零值”附近靠拢。
下半年货币政策转向?
物价下行,为货币政策宽松扩大空间
近期,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对之前的表述有所调整,提到“坚持总量政策适度”、“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等,这引发了下半年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争议。
对此,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正轨,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确会相对前段时间的过度宽松做一些边际的微调,但在中国经济尚未企稳的时候就谈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未免太早。而且“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策要留有应对各种不测情况的余地。因此,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尚未到退出的时候,中国仍然会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实际上,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下半年物价的下行,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扩大了空间,有助于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更加灵活适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阶段要进一步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并严防资金空转套利,满足真实需求。“下半年降准和降息都有空间和必要,这样既可引导政府、企业债券发行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降低直接融资成本,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贷款成本。”(记者 侯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