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稳步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时间:2020-04-15 08:59 阅读:2408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支持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支持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下简称中转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目标,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使命的具体任务之一。当前,正值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应统一思想,学深悟透,知难克难,谋定后动,以急不得也慢不得的态度,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稳步推进中转基地建设。

海南建设中转基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助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协同的重要支点。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我国应对国际国内各类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前提。动植物种质资源作为支撑生物科学研究、南繁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培育等领域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立足海南生态气候优势,联动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在海南建设中转基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补齐设施短板为前提,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畅通种质资源引进中转通道,有效补充和丰富我国生物遗传性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从源头上助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战略协同,意义十分重大。

海南建设中转基地,是率先实现开放“最高形态”,引领自贸港稳步发展的先行先试。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推进具有“资源属性”的种质资源引进中转与对外合作,既是建设自贸港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重要标志,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信心与决心。在符合国际规则与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通用框架下,实现优质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与共享,探索种质资源保存、交换、贸易、共同科研、合作开发、增值分配等新模式,率先打造自贸港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能够为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发挥先行先试引领作用。

海南建设中转基地,是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集中试验”的重要实践。根据引进品种和用途差异,加快补齐口岸基础设施、生物安全设施与运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承接种质资源行业主管部门中央、省市事权下放,争取种质资源相关领域扩大开放政策落地,推广自贸港“园区说了算”创新经验,实现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多审合一、多检合一”,深入统筹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打造自贸港深化改革开放的集中“试验田”。

海南建设中转基地,是以“特种资源”牵引高新技术产业,抓牢机遇“换道发展”的客观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是海南建设自贸港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支撑海南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引擎。海南依托中转基地建设,选择以特种资源(如种质资源)引进为牵引,带动育种科技、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符合海南发展实际,用好用足自贸港政策红利的客观选择。

海南建设中转基地,需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一是处理好战略联动、部委关切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宜从中转基地的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基本原则、重点项目、制度创新、建设发展、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与国家重大战略保持全过程联动。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的牵头部门的沟通交流,形成中央各部委支持中转基地建设发展的强大聚合力。充分授权基层园区(崖州湾科技城)大胆试、大胆闯,用好用足部委支持,细化实化诉求清单,创设综合性创新性重大项目,优化重大项目运管机制,主动服务种质资源引进中转业务,发现破解业务堵点难点,探索总结一线服务经验做法,是加快中转基地项目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是处理好科学性、安全性和产业化的关系。要充分了解国际种质资源流动的通用规则和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动植物种质资源的范畴、载体、量级、用途等问题。立足海南气候资源优势和自贸港政策红利,系统谋划海南建设中转基地引进中转的主攻领域、方向。科学评估动植物隔离检疫中心建设与特种种质资源引进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产业冲击、核心技术流失等各类风险。合理布局相关联产业与业态发展,避免出现产业发展“一哄而上”与业态选择“错位”现象。

三是处理好时序、空间和体系的关系。以系统化思维解决好中转基地空间布局与发展时序问题。在建设时序上,将保安全、控风险的基本条件与重大科学平台设施类项目作为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科研探索与产业应用类项目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在筑牢起步区监管条件设施基础上,有效盘活联动海关监管设施存量,避免重复建设;在体系建设上,应更加聚焦技术标准、管理规范、检疫能力、人才队伍等软实力提升,逐步发挥中转基地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种业贸易、种业合作开发、生物医药健康等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