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海南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和交汇点的思考

时间:2020-11-26 09:39 阅读:1089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海南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和交汇点的思考


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洋浦港

苏金明 夏勇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需要海南充分发挥自贸港引领作用,牢牢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充分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效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建设开放新高地,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交汇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发出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倡议,并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中国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传递出新时代中国坚定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也再次彰显了习总书记对海南的高度重视。

11月23日,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委常委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自贸港的引领作用,着力建设开放新高地,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省长沈晓明指出,努力把自贸港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海南力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就要着力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和交汇点。

扛起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历史担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不是不要国外市场,更不是封闭起来搞自己的经济循环,而是在继续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下,让国内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仅要以国内大市场体系循环代替“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单循环格局,而且要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以国内市场发展和壮大,促进和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循环。这就要求我们挖掘和释放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市场效应作为国内经济循环、国际经济循环的连接桥梁。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就是要把海南建设成为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海南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自贸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窗口作用,打通“外循环”经济的通道,以自贸港的“外循环”服务于国家的“内循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交汇点,切实扛起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历史担当。

打造重要枢纽和交汇点的建议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和交汇点,重点是挖掘和释放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海南自贸港“外循环”的市场效应作为国内国际循环连接的桥梁,构建海南特色的产业体系,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一)加快海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夯实双循环物流通道基础

一是加快洋浦、海口、三亚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建设。全岛按一个大城市统一规划,以洋浦港为龙头,推动海口、三亚、八所等港口一体化建设、错位发展,打造双循环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超常规推进洋浦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集装箱中转以及油气化工等专业化码头为主的枢纽港。加快推进海口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和三亚新机场建设,推动岛内机场一体化运营,实现与高速公路、高铁、海运的无缝衔接;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作用,强化海口、三亚临空经济优势,支持设立多式联运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商品交易中心,建设自贸港空铁海江多式联运体系,将美兰机场、凤凰机场打造成为南中国与东南亚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二是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重点项目建设。打通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以国内大市场为依托,重点建设对东南亚、南亚以及澳洲和中东等区域航空货运、铁海联运、江海联运,加快推进国际能源交易所、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以及国际冷链枢纽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航空第五、第七航权优势,增加海口、三亚国际航班数量和航线,增加洋浦国际航线和数量,建立自贸港国际航线与内地水运、陆运、空运的联动机制,在洋浦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海运集结中心,在海口建立国际航空货运集结中心等。

三是完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国际物流新业态。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探索与粤桂港澳联动、海关通关一体化的高效通关模式;加快与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地区在货运代理、货物运输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对接;推动建设海运、空运、铁路运输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物流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培育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加快三亚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重点国别和重点市场建设海外仓,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和国际贸易接轨体系。

(二)强化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的区域协同,夯实双循环产业基础

一是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集聚发展。推动旅游与免税购物、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游客从传统滨海度假向环岛旅游公路、热带雨林和乡村旅游聚集。加快总部经济发展,重点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综合型(区域型)总部、高成长型总部、国际组织地区总部等总部经济,同时利用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把散落在海外的央企国际结算总部集中到海南。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出发点,着力培育壮大金融组织,优化融资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快推动深海科技、南繁育种和航天科技,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圈,形成“海陆空”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聚集区。加大力度引导先进制造业和油气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全省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重点围绕“三棵树”(天然橡胶、槟榔、椰子)、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和海洋渔业做文章,超常规推进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建设,形成海南农产品“买全球卖全球、加工全球卖内地”发展新格局。

二是推动优势产业链补链强链,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发展能力。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环渤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产业互补联动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与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建立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推动拥有“海陆空”高新技术、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技术优势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卡脖子”技术调查制度,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强化产业链创新水平。

三是推动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联动发展能力。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等产业,提高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提升主导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通过市场一体化、标准互认、跨区域建立研发机构、规则对接等措施,推动产业跨区域联动发展。

(三)推进省内省际、“一线二线”协调发展,夯实双循环交汇基础

一是增强自贸港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实现岛内协调发展。落实全省一盘棋理念,形成“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加快发展、中部山区生态保育”的全省总体空间格局。北部依托“海澄文”综合经济圈,重点发展旅游、现代金融、航天科技、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现代物流、低碳制造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南部依托大三亚旅游经济圈,重点发展旅游、海洋科技、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现代金融等产业。东部以琼海博鳌为中心,重点发展旅游、会展、医疗健康等产业。西部以儋州—洋浦为中心,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油气产业、海洋渔业、热带高效农业。中部地区依托白沙、五指山、琼中等市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热带生态农林业等。

二是消除要素和商品流动壁垒,加强协调联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形成区域大市场规模优势。探索建立海关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各相关部委间的协调机制,加快落实早期安排,优先考虑对建设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的基础设施、监管设施,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科技装备给予“零关税”待遇。加强与泛南海地区的合作,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新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贸港政策的集成优势,构筑海上“新澜湄”机制,打造域外企业进军东亚、东南亚以及RCEP各成员国的桥头堡,夯实双循环交汇基础。

(作者单位: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