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
联系我们
海口朝着自贸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阔步前行
从渔港小城到美丽滨海城市,海口朝着自贸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阔步前行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椰城华章
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 习霁鸿
“海口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口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秉承红色基因,勇立潮头、开拓进取,实现了从渔港小城到现代都市的历史跨越。”5月27日上午,在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弘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海口专场上,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将海口的红色历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娓娓道来。
从渔港小城到美丽滨海城市,再到打造海南自贸港核心承载区,加快建设自贸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口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椰城华章,是新中国建设发展辉煌画卷的精彩缩影,是海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生动写照。
传承弘扬红色精神 城市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发展
走进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别致错落的邱氏祖宅的门楹上,“燕翼诒谋”四字经百年风雨仍遒劲有力。95年前的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从此,琼崖革命的征程有了正确的航向。
从中共琼崖一大在竹林里胜利召开,到中共琼崖第一个县委——中共琼山县委组建;从抗日独立队在琼山潭口渡口阻敌揭开琼崖抗战的序幕,到海南岛全面解放……百年来,红色血脉一直在椰城赓续传承,始终激励着全市人民坚守初心使命,在征途上奋勇前行,更让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全市GDP由1949年的11.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91.6亿元,增长150.6倍。在综合实力跨越发展的背后,是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完善、生态环境得到巩固提升、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的强有力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十三五”期间,海口始终坚持财政支出72.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新建改扩建21所中小学校,新增3万个公办学位,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行政区域全覆盖;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速聚集。
——提升城市品质,夯实发展基础。海秀快速路、江东大道等一批骨干路网项目建成通车,开通全国首辆高铁公交化市域列车,“海澄文定”加快互联互通。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海口湾畅通工程全线贯通,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最美城市客厅。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化覆盖率41%,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创建五源河、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获得“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打造海南自贸港核心承载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启动,海口迎来了发展新契机。免税品销售额、人才引进、招商签约、新增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等均实现大幅度增长。
江东新区、海口国际免税城、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消博会、帆船帆板基地……3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口紧扣“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扛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省会担当。
作为海南自贸港省会城市,全省经济发展主阵地,海口正牢牢抓紧“海南自贸港核心承载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两个关键词。
积极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创一流营商环境。海口建立了营商环境季度评比机制,推行“营商环境体验员”制度。创新推出智慧政务服务“秒批”215项,免费刻制首套印章等一批特色服务。成立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放大消博会“溢出”效应,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消博会期间,海口发挥主场优势,对接企业超150家,现场签约招商项目共38个。接下来,海口将继续发挥消博会招商引资“名片”作用,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重点谋划招引龙头型、基地型、总部型企业,吸引更多行业“领头羊”和“独角兽”企业落户。全面做好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中心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为国内外消费精品提供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消博会”。
打造重点园区,加快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海口江东新区已签约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1家,临空经济区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37个产业项目落地;综保区免税、融资租赁和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竞相发展,园区企业营收655亿元、税收22.15亿元;海口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8亿元、税收47.7亿元;复兴城产业园总部企业聚集,园区企业营收530亿元、税收30.6亿元,互联网类企业营收占全省比重达50%。
回首百年路,再上新征程。丁晖表示,海口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奋力开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