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
联系我们
儋州:探索特色道路 实现共同富裕
“十四五”时期,儋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探索特色道路 实现共同富裕
儋州大力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业,今年生猪出栏量可望增加到130万头以上。图为位于该市雅星镇乐满村打亮村民小组的罗牛山有限公司儋州乐满20万头生猪项目,已于近期建成投产。罗鑫 摄
儋州加快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蔬菜瓜果种植基地规模。图为该市王五镇白泥洋农田,菜农抓紧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罗鑫 摄
儋州以共享农庄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图为位于该市南丰镇内的嘉禾共享农庄,该农庄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有31间民宿,按照五星级标准装修,已于近日试营业。羊文彪 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更是儋州高质量建成西部中心城市的重要五年。
3月3日,儋州市委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让儋州广大农民尽可能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说,“全市干部群众要投身农村这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投身乡村振兴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负重爬坡、敢创一流的锐气,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志气,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勇气,齐心协力、拼搏实干,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为高质高效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动产业兴旺 巩固脱贫成果
“十四五”时期,儋州市委将紧扣“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领导体制、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机制办法借鉴应用到乡村振兴上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在产业和就业帮扶、消费扶贫、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等方面保持力度、持续加力,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性保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紧盯返贫致贫重点监测对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帮扶联系人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充分利用儋州的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行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儋州市将从做好现代农业的高度谋划好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依托儋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促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快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农业产业为目标,调优调精产业结构,增强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优质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蔬菜瓜果种植基地规模,加快建设雅星生态养殖区、峨蔓——海头海洋养殖项目,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农村土地流转整治为基础,推动农村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整合、优化,发展农家乐、共享农庄、民宿康养、农耕体验等新型业态,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载体和平台,打造成为儋州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推进乡村建设 培育文明乡风
今年是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的第一年。儋州市将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努力在乡村建设行动上取得新成效。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结合村庄特色和实际,尊重历史遗存、文化传统,做到个性化、一村一规划,满足公共设施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严格落实“逢建必报”制度,大力整治“两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完善农村“五网”基础设施,调整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动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管、用”一体化,加大非法采砂、秸秆燃烧等问题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儋州市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建党10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开展党史教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广泛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加大对封建迷信、大建祠堂、私彩赌博、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保护和传承好乡土文化,充分挖掘儋州特色文化,丰富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内涵,推动调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积极推动文化下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
儋州市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民主协商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管理服务工作,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村党组织对农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的领导,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模式。按照镇的建制、城的功能、市的职能推动强镇扩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稳妥推进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和信访积案化解,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化,严厉打击“村霸”尤其是涉黑涉恶村干部、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
增加农民收入 激发乡村动力
“十四五”时期,儋州市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农民综合素质,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抓好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以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传统小农生产转型升级,强化农业技术服务,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提升农民种养收入。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和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就业,提高务工收入。抓好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的改革,依托市乡投公司国资平台,引导带动农民出租流转土地、宅基地等各类资源,以农村土地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及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发放,加强政策性保险服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集体分红收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强化村企合作、回引优秀人才、创新激励制度等方式,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农民共享农村发展建设成果。注意通过制度,公开透明地将村集体经济利润分红向作出突出贡献的村班子成员或致富能人倾斜,激励村班子成员或致富能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领农民致富。
儋州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引向深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继续深化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农村资源配置政策、鼓励激励发展集体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强镇扩权改革、涉农领域投融资机制改革,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继续推进儋州市乡投公司国资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共享农庄、美丽乡村等建设模式,打造一批推动乡村振兴的先进模式和重要载体,示范引领、支持带动乡村振兴。(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