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传统虫草绽放现代科技之花

时间:2021-07-07 09:46 阅读:1620

本报记者 王 薇

  自然界虫草类真菌约有1000种,在我国,允许食用和药用的虫草类子实体仅为4种,其中包括冬虫夏草、广东虫草、蝉花虫草及蛹虫草。目前,除冬虫夏草外,其余3种相继获批“新食品原料”,这也为我国虫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了深入交流国内外虫草的研究进展,更好地促进我国虫草产业发展,第六届世界虫草论坛近日在上海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承办,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及来自澳大利亚、巴西、英国等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加快开展虫草营养基因组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在致辞中指出,今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强调,要正向激励企业创新,也要反向倒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要联合产学研从科学本质上探索作为新食品原料的虫草,如何在营养方面促进人体健康。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对虫草子实体的营养基因组学研究,进一步探寻其在人类健康中所发挥作用的机制、途径,最终找到更加符合人体健康需求的精准营养学的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处长郑亚峰在致辞中表示,过去注重“有病治病”,现在进入了一个保健养生时代,这意味着虫草产业的未来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蝉花虫草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去年蝉花虫草获批新食品原料后,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未来,通过整合中医药行业、企业以及相关领域的多重资源,虫草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如何推动虫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上海市商联会副会长吴星宝认为,一是加强科普宣传。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对虫草相关知识进行科普,让虫草的科学认知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扎下根。二是深耕产业链和供应链,把虫草应用到各个商业业态,最终端上消费者的餐桌。三是推进虫草产品的开发。现在,很多消费者把虫草当作一种营养品。要进一步把虫草产品大众化,让消费者在日常食品中可以看到虫草的影子。

  虫草研发向饮料等领域拓展

  今年1月,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经国家卫健委审查获批新食品原料,由此成为全国100余种新食品原料的新晋成员,这也是继广东虫草、蛹虫草之后的第三个虫草类新食品原料。

  蝉花子实体又名蝉棒束孢子实体,在我国浙江、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具有食用历史。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是将蝉花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人工培养,经采收子座(即孢梗束)、干燥等工艺制成,含有蛋白质、多糖等成分。蝉花子实体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过去,由于蝉花不是新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和保健食品,市场用量和产品开发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蝉花获批新食品原料,打破了制约虫草产品开发的瓶颈,进入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后,市场需求量将随之增加。这将对蝉花产品的研发和产业链延伸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健康食品展中,泛亚医药推出的蝉花虫草饮料等3款新食品吸引了不少与会者前来品尝、咨询。以往,虫草多用于煲汤、打粉,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虫草饮料已成为大众消费饮品。在此次泛亚医药推出的虫草特饮新品,配料表注明的成分仅为水、蝉花虫草、广东虫草。与会专家表示,蝉花虫草、广东虫草目前均实现了工厂化培育,生产管理可控。

  “古老的金蝉花,正绽放出现代科技的光芒。”国家专利金奖获得者陈祝安教授表示,蝉花虫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真菌,是我国大健康产业中的一项重要资源。现代临床应用表明,蝉花虫草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功效,特别是蝉花虫草产业化生产落地后,蝉花虫草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利用。蝉花虫草有了新食品原料的身份后,应用会更加深入,将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参与虫草饮料研发的旺旺集团研发中心陈俊江表示,小虫草可以做成大事业。此次蝉花虫草饮料的研发及工业化生产,可谓是强强联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喝上虫草饮料。

  近年来,蝉花虫草也正逐渐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Plantamed公司创始人Raimo Heino博士在2018世界虫草论坛上发布了瑞典Plantamed公司生产的蝉花产品。蝉花虫草产品在瑞典获得生产销售许可后,又获得了在德国的销售许可。

  虫草中更多未知活性物质有待挖掘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员在题为“广义虫草菌活性成分的合成与代谢”的报告中介绍,基础研究要从虫草的基因组入手。包括蝉花虫草在内的广义虫草菌,通过对基因的功能解析,可以明晰小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合成的,从而为这些化合物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虫草种类丰富,更多未知活性物质有待挖掘。”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研究员介绍了新食品原料广东虫草子实体的健康与免疫功效方面的研究进展。他介绍,广东虫草是2005年在广东发现的一种虫草,并于2008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广东虫草”,可安全食用。实验证明,其成分、功效与冬虫夏草接近,虫草酸、腺苷等虫草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都很高。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广东虫草中活性代谢成分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甜菜碱,具有保护肾脏肝等作用;木犀草素,具有消炎、抗过敏、降尿酸等作用。近来,代谢组学又新发现广东虫草含有更多功效化合物。他表示,在我国,广东虫草已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相信在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广东虫草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在“金蝉花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报告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起,她率先开展虫草及虫草菌丝治疗CRF的研究。因天然冬虫夏草资源紧缺、价格昂贵,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而金蝉花与冬虫夏草同属虫生性药用真菌,两者虽寄主不同,但其形态与形成方式极其相似。研究发现,二者药理成分相似。通过系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天然蝉花具有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 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减少尿蛋白等功能;在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方面,与冬虫夏草作用相似。

  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增智梳理了虫草从文化到科学和产业的发展历程。他介绍,虫草科学是从对虫草的识别和分类开始的。1726年,法国博物学家瑞欧莫向法国科学院正式报告了有关中国冬虫夏草的相关情况。20世纪开始,虫草培养、生理学及代谢产物研究相继展开,但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关于虫草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在悠久的虫草文化和崭新的虫草科学的基础上,虫草产业逐渐形成,产业技术不断创新,从野外采集销售发展到现代发酵和提取,新的活性物质不断被发现。”李增智说,多基因DNA测序技术使得菌种的分类和鉴定有了可靠的手段,从而构建起新的多基因分类系统,使得传统的形态分类学发生革命性变化,使得大量未知种类的鉴定得以快捷而准确地完成,从而为虫草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虫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这一崭新的课题将吸引虫草研究者和应用者的关注。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教授罗杰·希弗斯就《澳大利亚东部昆虫和蜘蛛上的虫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森林资源与保护研究室研究员若昂·阿罗约就《蚂蚁上的线虫草生态学和演化》,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任郭顺星就《虫草类保健食品研发相关内容探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杏忠就《冬虫夏草菌基因组及多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