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高质量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8-18 09:24 阅读:961

上半年,海南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升,非房地产投资占比超过60%——

高质量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日,航拍正在加紧建设中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海口湾,夜阑人却不散。美食、购物、游园、音乐会……海南的夜之“饕餮”令人流连忘返。

海南经济的活力,就藏在这万家灯火里。

从海口湾畅通工程激发新消费,到美兰国际机场二期试飞成功;从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5亿元,到非房地产投资占比超过60%;从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24.5%,到市场主体累计突破100万户;从首单融资租赁船舶交付使用,到首笔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完成……

一个个项目、一家家企业、一项项“首单”,折射了稳投资、调结构的成效。

今年以来,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和实效,加强优质项目谋划,推进高质量高标准投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自贸港建设开局良好。

保持定力转换动能

无论挑战多严峻,海南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优中选优投资项目,决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2020年,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既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收官之年;海南仍处于壮士断腕调结构的阵痛期,也迎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期。使命重大,任务艰巨。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扰乱了经济的发展节奏。疫情对服务业冲击极大,旅游业一度“休克”。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遭受重创。

被疫情耽误的时间,只能用加速发展抢回来。但是,会不会因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而盲目上项目、放宽房地产调控、放松环保要求?海南的答案是,不会。

从“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坚决全面落实抓生态环保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贸港”……“高质量”“高标准”被省委书记刘赐贵反复强调,几乎成为“口头禅”。他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将加快制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坚守生态底线,优中选优投资项目,决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省委书记的“口头禅”传递出明确的信号:无论形势多困难、挑战多严峻,海南都始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调结构、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海南出台了超常规举措43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7条、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8条、支持旅游企业共渡难关6条、旅游业振兴30条、“三农”领域“一抗三保”10条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既体现短期效应,抢回时间、补上工期,也体现中长期效应,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短期扶持还是中长期谋划,都紧紧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靶子”不动摇。

海南以为企业纾困的“减法”催生项目投资的“加速度”,以动能转换的“进”实现经济增长的“稳”。上半年,海南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呈现逐月向好态势,并拥有更多高质量的内涵——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前7个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5亿元,累计开工项目18个,开工率90%。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升,非房地产投资占比重超过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向生产性行业调整。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达到58.6%,其中信息软件、商务服务、文体娱乐等营利性服务业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发展新动能逆势增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前5个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倍、22.2%。升级类消费品需求旺盛,上半年全省免税品零售额85.72亿元,同比增长30.7%。外向型经济逐步发力,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8.7%。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大幅度增长。

实践证明,历经风雨时保持定力,面对困难时勇毅笃行,海南发展就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乘风破浪开拓新局

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谋划推进一批产业项目,为海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6月4日,“中远海运兴旺”轮踏上首航征程。这是海南自贸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落地后,首艘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注册的货轮。

洋浦保税港区监管办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离岛旅游免税购物政策及监管办法、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开放第七航权实施方案……6月以来,海南自贸港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但是自贸港的政策红利是长期的。”省长沈晓明说,要深入研究海南自贸港政策,把政策转化为具体产业和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落地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

——企业负担有下降。保税油政策落地,完成首单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保税油业务;制定出台《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改革实施方案》,内贸航油进销差价每吨下降50元,保税航油综合服务费每吨下降100美元;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流动政策落地,企业仅用10分钟就可完成跨境贸易收付款。

——群众获得感有增强。离岛免税购物新政策落地20天,离岛旅客累计购物就达28.09万人次、购物总额15.72亿元;上半年,全省新设外资企业203家,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就业岗位。

“一降一增”,皆为谋划推进产业项目的政策优势,将为海南开拓经济新蓝海、实现高质量发展。

按照“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海南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围绕金融、互联网、体育、文化、种业、航运、维修等重点领域谋划、安排产业项目,引导更多产业项目向海口江东新区、三亚中央商务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重点园区集聚,延长产业链,完善价值链,提升国内外竞争力。

今年以来,海南聚焦“三大主导产业”“五大平台”“十个重点领域”加强招商引资;制定实施《海南省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项目“逢双月”签约、“逢单月”开工,已集中签约两批共9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21个建设项目,项目涉及自贸港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2020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0个先导性项目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点油服项目加快推进,离岸新型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二季度新增区块链企业30多家。

制度集成创新是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海南吸引投资的重要保障。

2019年以来,海南已经发布了77项制度创新案例,今年7月,知识产权证券化、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领事业务“一网通办”、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改革等4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以来,海南高度重视改革创新,提出相关任务和举措,促进制度集成创新横向整合和工作联动,破除各市县、各园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壁垒。

守护青山赢得未来

民生需求点也是经济增长点,海南谋划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为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夏日的三亚,骄阳似火,吉阳区博后村的生意也红红火火。依青山、近碧海,种玫瑰、开民宿,曾经在盐碱地上“讨生活”的村民,依靠花卉产业和旅游业过上了小康生活。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后村首次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论述。今年6月,海南省委在这里召开现场会,重温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努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自由贸易港。

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是自贸港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海南财政收入减少,但是对民生投入“毫不吝啬”。上半年,海南加快推进扶贫、教育、文体、卫生和住房等领域的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47.87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1%。

这笔投资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了健康防线、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让幼儿上了更好的幼儿园:上半年,全省5个贫困市县全部摘帽,让“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以海口湾畅通工程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房正在规划建设;规划布局公共卫生及其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和一批三级医院建设;大力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提高公办幼儿园就读幼儿比例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人民的期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民生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福利”。从贫困人口脱贫释放的消费潜力,到城市更新激发的市场新需求,从老龄人口催生的康养产业,到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民生需求点也都是经济增长点。

民生项目,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夯实基础。中海油投资建设的陵水17-2气田是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截至今年8月初,该气田2020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0%,计划2021年投产,届时每年将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总投资约165.1亿元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完成率已达72%,并于今年7月30日试飞成功,力争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最高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0万吨目标的实现。

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也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

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贸港生态环保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特别是,海南实施了全面禁塑、垃圾分类、清洁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导性项目,正在催生一批环保项目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为海南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

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蓝绿交融、鸟语花香。这些景色,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海南走向未来的依托。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