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联系我们
扬帆起航自贸港 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我省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扬帆起航自贸港 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海南日报记者 刘操
海南省民族地区包括白沙、乐东、昌江、陵水、保亭、琼中6个民族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东方3个享受民族优惠政策待遇的市,是海南省生态核心功能区、旅游资源富集区、水资源涵养区、文化特色区。同时,这些地区大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集中,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我省6个民族自治县被纳入享受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扶持范围。近年来,我省切实推进民族自治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凝聚起磅礴力量。
推进脱贫攻坚
促少数民族群众增收
2010年底,为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省委、省政府因地制宜,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用足用好兴边富民行动政策,精准施策帮扶脱贫。
2018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摘帽。截至2020年初,我省民族地区所有贫困村脱贫出列、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1%。
海南民族地区在做好做强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作物、冬季瓜菜等特色产业,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促进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10年来,我省23个少数民族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此外,全省各市县通过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多渠道、多途径提高了群众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邹其国表示,随着兴边富民行动的推进,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改善基础设施
促各项社会事业进步
10年来,海南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建成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环岛高速列车经过民族地区5个县市;中线高速公路贯通民族地区腹地;山海高速、儋白高速今年底通车后,将实现民族地区所有市县通高速;大力推进环岛旅游公路和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建设,民族地区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
大力开展民族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9%,4G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圆满达成“全光网省”目标。
新建、扩建、续建大广坝水库二期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8.3亿元支持民族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红岭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加快推进。
教育方面,我省创造性开展教育移民扶贫工程,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可进入思源学校学习,并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完成中西部农村90多所初中校舍改造。
卫生方面,我省民族地区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病房改造和基本医疗设备配备,村村都有卫生室,贫困群众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
文化方面,我省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
开创新局面
加快融入自贸港建设
10年来,我省兴边富民行动落地见实效,在民族自治地方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织密了民族团结纽带,打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家园”,为自贸港建设夯实了群众基础。
民族自治地方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配合自贸港顶层设计,加快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
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省政府制定的优化营商环境40项措施和29项措施,不断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吸引外资投资。壮大民族自治地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陵水、乐东等地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新核心区土地流转任务,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26.8万亩。
民族自治地方还大力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将其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在内的11个重点产业园区被作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区和试验区加以推进。
邹其国表示,海南将把兴边富民行动落实到自贸港建设的战略大局中,更好地融入、服务自贸港建设,用干劲和担当书写时代答卷,努力开创海南省兴边富民行动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