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企业带动能人带头 定安产业聚能点亮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0-04-26 10:00 阅读:1470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李关平 通讯员 陈红艳 张博

  “一个月之间,已经往广州发了3万斤蘑菇,刚刚他们又下了单,要加大发货量。”4月25日,在定安县龙湖镇居丁村的南科食用菌生产基地里,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孔利通过电话与外地的收购商联系后,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记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后,基地的订单量逐步向好发展。”

  当前,南科食用菌生产基地可以全面培育生产猪肚菇、袖珍菇、灵芝、茶树菇、草菇、香菇等食用菌。去年,基地产值达2000余万元。“我们富裕了还不行,要带动所有的农民兄弟一起致富。”吴孔利介绍,当前公司已经先后带动380多户贫困户脱贫,基地里的工作岗位也优先向贫困群众敞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输血式”补贴补不出全面小康。近年来,定安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返乡能人带头等方式,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引领薄弱村、贫困户通过奋斗收获“稳稳的幸福”。

  龙头企业活力足

  带动村民致富更稳当

  “猪打完疫苗之后会有一些不适反应,注意观察一段时间,有问题及时和我联系。”近日,在定安县新竹镇白堆村,村民吴多文正在为同村村民讲授养殖技术。从贫困户摇身变成当地的养猪能手,吴多文说,这要感谢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

  过去的白堆村因为产业单一,全村430户有227户是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52.8%。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为此,白堆村致富能人李南华决心尽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乡亲富起来。

  说干就干,李南华在村里建起了合作社,先后投入百万元,以“岸上养猪、水面养鹅、水下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发展养殖业,建成南华综合生态养殖园。合作社养殖的黑猪,严格按照定安黑猪技术管理规程等要求管理,基本做到了品种优质化、饲料专门化、防疫规范化、设施标准化和废弃物无害化。

  同时,园区还先后与海南大学、海南农科院、中山大学、深圳市联众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承担了国家地方品种资源定安黑猪原种保护和改良开发、疫病防控和适度规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研究等科研任务。

  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养殖的定安黑猪卖到了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高端超市,并通过产业帮扶、技术传授、提供就业等方式带动287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

  如今,南华综合生态养殖园区已成为定安县畜牧产业“四大园区,一条产业带”总体布局中的重点园区之一,是定安县打造园区经济,促进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南华介绍,在发展过程中,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合作社为纽带,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平台,以科技为支撑,立足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方式,培植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带动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蓄积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紧扣‘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充分激活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定安县委书记陈军说。

  返乡能人理念新

  打造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一条水泥路蜿蜒绕村,路边槟榔林绿意葱葱。走进定安县新竹镇次滩村,古物、绿林和有趣的自然学堂,一一呈现在眼前。

  “我们‘贩卖’的是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返乡青年胡诗泽说,除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这里能够让城里的孩子体验爬树、捉鸡、捡鸡蛋、露宿野餐等乐趣。

  2015年,胡诗泽从工作了10年的上海辞职回到家乡,将精力放在次滩村的建设上,想让村庄重现生机与活力。当时,次滩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深切感受到家乡与外界的差距后,胡诗泽认为,要振兴乡村,既要凝聚村庄内部力量,也要懂得借助外力,从外调动社会资源。

  经过考察学习和思考,胡诗泽决定在村里建民宿、餐厅,并发展农业种植、养殖项目,“只有把项目做起来,才能让村民们有更多致富的渠道。”

  为此,胡诗泽与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灵芝鸡和虎奶菇产业。经过3年半的努力,除了带动本村的农户外,还带动周边村庄一起发展林下经济。

  同时,胡诗泽还通过对虎奶菇进行深加工,生产虎奶菇柠檬酱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胡诗泽和团队还帮助村民将花生油、甜笋等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取得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次滩村颜值愈发美丽:荒地变林地,草地变学堂,臭水沟变鱼塘,破房子变民宿……仅2019年,次滩村就迎来了3500多个家庭,体验乡村之美。

  在定安的乡村振兴建设中,返乡大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黄竹镇返乡大学生探索建设生态农场,在荒地里种出了有着“大自然清新”味道的有机莲雾,带动周边多个村庄发展生态种植;翰林镇返乡大学生服务队连续多年开展爱心公益支教、环保骑行、高考填报志愿、学习分享会等暑期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返乡大学生能人带头的模式,为当前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为打造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定安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开文说,近年来,定安充分发挥返乡大学生思想新、眼界广、知识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创建了一个个的乡村好图景。

  政府服务意识强

  激活产业发展“活水”

  “既能学到种植技术,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庭,真心感谢政府的帮扶和带动,让我摘掉了‘贫困帽’。”在富文镇大里村秀珍菇栽培示范基地,村民罗海荣感慨地说道。

  罗海荣一家五口人原本只靠丈夫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困难。2016年6月,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脱掉“空壳村”的帽子,大里村委会发展起村集体特色产业——秀珍菇种植,罗海荣从此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当上了秀珍菇种植工。

  “一直以来大里村缺少支柱产业,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又零散,政府大力提倡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帮扶模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不但盘活了村集体经济,村民们致富有了盼头,创业积极性也高了起来!”大里村党支部书记叶学坚说。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定安做活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长远脱贫。”定安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定安强化服务意识,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把资源优势潜力转变成发展能力,拓宽贫困群众致富门路。

  从定安县政府为果农与企业牵线当“红娘”,实现水果生产与销售的无缝对接;到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启定安县电子商务力促产业扶贫的新模式之路;再到引进南国健康产业园等优质企业,调优产业机构,定安激活产业发展的“活水”,让产业发展遍地生花。

  “以产业为引导,能增强贫困户致富技能。”陈军说,产业的普及带来大量劳务需求,激发贫困户发展动力。为此,定安在产业扶贫中,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增强贫困户发展的致富技能。

  定安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产业”模式,通过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优势电商品牌,解决扶贫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定安加快农村物流配送平台建设,确保在今年内已建成的村级服务站点100%投入运营。

  此外,定安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今年将基本建成45个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与此同时,定安计划到2021年,争取落户塔岭园区的全省知名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家以上,进一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