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会展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人造肉风口来了?众多厂商纷纷抢滩 是真实需求还是资本游戏?

时间:2020-05-21 16:26 阅读:1325

  2019年上市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NASDAQ:BYND)近日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虽然Beyond Meat自创立之初就一直是资本的宠儿,背后还有比尔·盖茨等大佬投资,上市一年以来股价也猛涨3倍多,但财报显示,公司连续亏损10年后首次扭亏为盈。


  据《华夏时报》记者查知,从2019年起,国内众多企业也纷纷布局人造肉市场:2019年10月14日,金字火腿(002515.SZ)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植物肉产品标准备案,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并开始生产。


  今年5月7日,双汇发展(000895.SZ)发布公告称,拟以约7.3亿元收购罗特克斯旗下6家公司股权,其中包括杜邦蛋白、杜邦食品,这两家公司均专注于生产人造肉的主要成分——植物蛋白。


  除了布局产业链,人造肉产品也集中出现在消费者生活中。今年4月,肯德基在中国推出“植培黄金鸡块”产品公测;同月,星巴克也推出了系列人造肉食品;5月18日上午,喜茶与人造肉供应商星期零公司联合推出的人造肉汉堡“未来肉芝士堡”正式上线。一时间,众多厂商纷纷试水人造肉市场,搅动一潭池水。


  星期零公司共同创始人陈穗文告诉记者,自从Beyond Meat上市以后,国内的人造肉市场突然间获得各方关注,参与的企业和资本越来越多,业内均认为风口来了。


  人造肉不等于“素肉”


  就在众多产品纷纷登场之际,人造肉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因为很多商家都对“人造肉”三个字表示抵触,所以现在产品命名各不相同。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指出,人造肉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素肉”,指用豆类、小麦、真菌类等农作物及其加工品作为食品原料的产品,口感与真肉差别明显;第二类是“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以纯化植物蛋白为原料生产各种模拟肉类产品,此类技术门槛较高,在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上与真肉更相似;第三类是“细胞培养肉”,通常是以动物的干细胞作为起点,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式,使干细胞分化成动物肌肉细胞来获得主要的食品原料,这类产品成本昂贵,主要应用于科研中。


  现在大规模应用于商业的人造肉是指第二类“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左小霞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人造肉是一种发展趋势,可以弥补市场上肉类短缺时的空白,也更加环保。就营养和口感而言,其与真正的肉类各具优势:此类人造肉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并不能提供肉类中别的营养元素;但不含抗生素,这点比肉类更安全。另外,从口感而言,两者也不会完全相同。


  抢滩人造肉市场


  今年4月肯德基推出“植培黄金鸡块”产品公测,目前只有上海、广州和深圳三地可以品尝到这款产品。首批体验券于4月20日在肯德基APP预售,相当于免费的1.99元/5块的价格,7000多张预售券很快被抢购一空。


  肯德基此次试水之后是否会大量推新还未可知,但其供应商嘉吉公司在4月发布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人造肉品牌“初食素启”,并计划于6月底亮相中国市场。


  星巴克联合Beyond Meat借助世界地球日也推出了人造肉食品。不同于肯德基近亲民的价格,一份含有植物牛肉碎的“别样牛肉千层面”售价为69元。一位购买了该食品的顾客告诉本报记者,带着尝鲜的想法购买,他对此的点评是“味道和普通肉酱面差不多,价格稍微有点贵”。


  百草味近期推出了人造肉零食“麻辣植系牛肉”和“烟熏小片肠”,据淘宝旗舰店数据显示,人造肉零食折后价格均不超20元/100g,月销7千件以上;该品牌的普通麻辣牛肉折后价格为32.7元/100g,月销5万件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百草味的人造肉产品仍属于低价试水阶段。


  5月18日,喜茶宣布联合星期零(STARFIELD)推出植物肉汉堡——未来肉芝士堡,售价25元,卖点是热量仅为真牛肉汉堡的51%。


  星期零作为人造肉供应商,除了和喜茶有合作外,还为奈雪、披萨品牌棒约翰、快餐品牌新元素提供人造肉食品。


  真实需求还是资本游戏?


  艾赢战略首席分析师吕刚告诉记者,人造肉的兴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欧美国家兴起素食主义浪潮,同时出于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考虑,厂商开始寻找肉类替代品。华尔街日报曾称之为“食品产品新风口”。


  借助于这个风口,Beyond Meat于去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股价首日暴涨163%。据说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募资超2亿美元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幅。据公开资料,Beyond Meat“主营业务为提供取材于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来源的”肉类替代品“,优势是在生产过程中可大幅节约水土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排放。”


  尽管理念很前瞻,但Beyond Meat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疫情的暴发给了它迅速拓展的机会。因为疫情的影响,美国出现短暂“肉慌”,Costco等商超甚至对肉类限购,Beyond Meat迅速弥补肉慌空白,一季度营业收入9707.40万元,同比增长141.44%;净利润181.50万元,同比增长127.3%。


  有分析称,虽然Beyond Meat抢占上市先机,但是刚刚扭亏为盈,其生存和发展仍面临着不小挑战。


  吕刚告诉记者,就国内市场而言,人们是在好奇心驱使下产生购买行为,真实需求有多大还存疑。


  陈穗文也坦言,目前人造肉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还需要时间来培养。据青苔行星市场调研显示,餐饮消费者中80%为非素食消费者,但是其中也有30%会复购人造肉食品。而类似于新元素这样主打健康的高端快餐店,复购率会更高一些。客户复购的理由是,在与肉类价格持平下,人造肉蛋白质含量更高,热量更低,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所以,陈穗文认为,人造肉的定位不是肉类的替代品,而是餐厅为消费者提供的多一项选择。所以人造肉的客群基础很广泛。


  薛岩非常看好这个市场。他告诉记者,就全球而言,2019年人造肉规模为120亿美金,2030年可能将占据肉类市场5-10%的份额,规模可达到700-1400亿美金。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国内在技术、配方、规模化生产上还不成熟,产品科技成分偏低,并且随着人造肉概念越来越热,不少企业偷换或者炒作概念,这些行为会影响市场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