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会展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双蛋白食品:精准发力临床营养

时间:2020-06-10 10:36 阅读:1354

本报记者  王  薇

  5月29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双蛋白食物创制及在血液病临床营养干预中的应用”项目进行了鉴评。经质询和讨论,专家委员会形成如下鉴评意见:该项目以精准营养为目标,选择功效明确的优质动植物蛋白进行科学组方,集成营养功能组分稳态化保持、靶向递送技术等精准制造技术,创制出具有良好冲调性、溶解性,口感好,适合特殊人群健康需求的双蛋白粉等系列营养食品。项目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双蛋白工程”深入研究和成果推广。

image.png

  鉴评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双蛋白临床营养干预效果显著,开创了双蛋白复合营养粉应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患者临床营养干预研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开展为期3年的双蛋白临床营养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双蛋白营养粉明显改善患者基础状态及生存质量,降低了感染率和死亡率。同时,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基于双蛋白临床营养干预效果,研制出的双蛋白复合营养粉已实现成果转化。同时,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开展双蛋白营养健康扶贫行动,试点结果表明:双蛋白能显著改善血脂、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长期以来,受资源、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形成了以植物性蛋白为主的饮食方式,而解决我国营养、安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以植物性蛋白为突破口。对于特殊群体,不但需要临床期间营养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愈后出院后的营养延伸扶持。配方设计科学的蛋白产品,是将营养支持落地。“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制订长远的发展目标。”孟素荷如是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产品口感不错。建议今后持续加大相关研发,升级产品配方,将产品系列化。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贾志忍对该项目表示肯定。他认为,该项目在双蛋白的临床应用、营养扶贫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复合蛋白产品成为研发热点

  目前,蛋白质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提高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掘与利用新的蛋白资源,是缓解我国蛋白质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渐加强了对大豆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的相关研究,混合蛋白产品也己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在蛋白食品的研究方面,欧美市场已纷纷推出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相结合的相关产品,并将大豆蛋白用于冰淇淋、巧克力以及婴儿食品等制品;葡萄牙推出大豆蛋白与牛奶蛋白各占50%的蛋白奶,蛋白质含量约为3.2%;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具有保健功能的大豆酸奶十分流行;巴西的生产企业以全脂大豆粉和脱脂奶粉为原料,经发酵制成含乳酸活性菌的固体饮料,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也陆续开始加大研发动植物蛋白结合的产品。在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评价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双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靖看来,目前,市场中现有的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相结合的食品很少,仅限于奶制品与饮料方面,在其他食品中鲜有同时结合动植物两种蛋白的。这一现状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食品的选择与需求,市场还存在许多产品空缺与发展潜力。

  王靖表示,近年来,国家重视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提出加大双蛋白食物及强化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指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并且强化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实施临床营养干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指出,我国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需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提出奶类与大豆食品重点产品作为发展重点。

  我国立项双蛋白并加大研发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撑下,国家相关部门对“双蛋白”立项。2018年3月,农业农村部批准“中国特色双蛋白工程”项目,该项目获批396万元资金支持,同时由农业农村部向科技部推荐,将“中国特色双蛋白工程”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随后获得北京市科委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专项重点项目——昆虫双蛋白营养食物开发与产业集成示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双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精准营养为导向,选择成分功效得到充分证实的优质动植物蛋白进行科学配比,运用现代食品精准制造技术,研制出多种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双蛋白产品,应用于血液病临床营养干预和健康扶贫中,收效明显。这些双蛋白食品主要包括双蛋白复合营养粉型、双蛋白复合营养粉II型、双蛋白食物棒、双蛋白营养酸奶、双蛋白营养蛋糕、双蛋白营养冰淇淋、液态双蛋白和双蛋白营养大米等。

  双蛋白可显著改善人群营养健康

  双蛋白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大豆蛋白与牛乳蛋白组成的双蛋白具有混合消化吸收效率,能维持外周血中必需氨基酸,尤其是支链氨基酸的有效供给,进而能有效促进肌肉蛋白合成。此外,双蛋白兼顾动、植物蛋白双重营养优势,通过营养协同互补来全面地改善人体机能,促进人类健康。大豆与牛奶混合蛋白较单一乳清蛋白能够持续性地激活mTORC1信号通路,mTORC1信号通路负责调控肌肉细胞大小及肌肉蛋白合成,从而促进运动后肌肉蛋白的合成。优质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不仅能够协同增强抗阻运动后的肌肉蛋白的生成,还能将动物蛋白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生理调节功效,从而改善人体健康,尤其是运动员及老年人肌肉健康。大豆蛋白与牛奶蛋白属于完全蛋白,分别摄入后能不同程度促进肌肉生成。

  为研究双蛋白营养作用机理,团队利用Wistar大鼠开展双蛋白体内生理代谢模式及其健康评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双蛋白和单一蛋白相比,能显著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抗疲劳能力,促进大鼠肌肉生成。

  长期以来,营养问题是骨髓移植患者在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据了解,团队随后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双蛋白临床营养干预试验,与陆道培院士成立的陆道培血液病医院合作,自2016年3月起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患者进行双蛋白临床营养干预。由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期间对于患者饮食的要求十分严格,稍有不慎会导致肠道感染,甚至严重的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据2017年发表在《营养研究》上的研究显示,双蛋白营养干预显著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缩短患者平均骨髓移植时间,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显示出了良好的营养支持效果。

  “一旦发生营养不良,会导致病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率下降。”陆道培医院移植科主任张建平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营养的重要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后不仅脂肪减少,肌肉也在减少,由此造成体重下降,原因在于因恶心、呕吐等反应导致饮食摄入不足,且消耗增大。这种情况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的有效康复,亟需营养支持。经临床试验对照发现,双蛋白组的营养状况优于普通膳食组。

  “从整个项目来看,针对血液病患者,双蛋白可提升机体蛋白水平。”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在武汉对新冠肺炎进行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由于营养支持不足,导致一部分人群免疫力低下而增加患病的风险。同样,营养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一项目着重于双蛋白,配比科学,氨基酸互补效果明显。针对血液病加大营养支持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在偏远地区做好营养扶贫带来新思路。例如在农村,类风湿病发病率高,如何让患病人群的免疫从异常到正常,还需要加大营养支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同样对项目组多年来对双蛋白食品的持续研发表示肯定。她建议,今后要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也表示,该项目契合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方向。从双蛋白产品研发、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相关工作。她建议,今后,还要从营养价值评价上下功夫,开展标准化工作,加大对临床患者的营养支持和营养扶贫工作。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认为,该项目精准研发了双蛋白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他希望持续加大这一项目的研究,建议研究双蛋白食品应用蛋白摄入不足的共性人群。他建议,在加快双蛋白食品的应用和转化的同时,要防止生产企业夸大宣传。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段盛林表示,该项目在双蛋白体系构建和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何加快成果转化,还需多方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