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咖啡成“真香”赛道 巨头跨界入局自带渠道优势

时间:2022-06-20 15:44 阅读:2509

 咖啡赛道“真香”,最近各大行业巨头纷纷跨界入局。

  最新一则跨界消息来自华为,天眼查APP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一标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商标,商标类别为餐饮住宿。在此之前,李宁、中国邮政、万达、中石油、中石化、同仁堂等纷纷卖起咖啡。分析者表示,巨头做跨界,可通过咖啡增加消费黏性,在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既有优势同时,能吸引更多年轻客群,而这些跨界背后则是国内咖啡消费的悄然转变,从精英走入寻常百姓家。

undefined

咖啡成最火“副业”

  近年间,可能没有哪个行业赛道能像咖啡这行,吸引到多家企业巨头注资入局。

  今年2月,全国第一家邮局咖啡店——邮局咖啡在福建厦门正式营业,这是中国邮政自己做的直营门店,4个月之后的6月6日,邮局咖啡首家校园店在东南大学正式开业。

  数据显示,中国邮政依托自身遍布城乡、覆盖全国的优势,坐拥近9000个揽投部、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资源。若是卖起咖啡,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工商信息显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日前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北京、广东、福建等地的部分李宁门店已经出现“宁咖啡”的身影。对此,李宁公司大方官宣:未来将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而在此前,中石油成立昆仑好客咖啡,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同仁堂推出枸杞拿铁、陈皮拿铁等“药材”咖啡。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这些跨界不难看出:跨界者无一例外都是已坐拥数量庞大实体门店的巨头,自带渠道优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坦言,咖啡并不是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赚钱在其次,跨界卖咖啡可满足匹配新生代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是企业服务升级的一种体现,这只是一个服务体系,让消费者的黏性更强。

  这一分析从李宁公司的回应中也可见一斑: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而至于门店何时正式售卖咖啡,李宁公司表示,尚无更多信息可透露。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分析表示,如华为一般,许多全球品牌其实都有一个咖啡厅逻辑,这个逻辑除了对既有渠道和品牌的价值外溢考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诉求就是,都看到了咖啡厅的消费场景和服务,以及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通过咖啡厅这一场景的拓展和布局,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企业的既有优势,也增加了企业与年轻人对话和连接的可能。

咖啡复苏力强劲

  企业巨头跨界扎堆咖啡并非巧合,数据显示,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咖啡市场依然显示出了强劲的复苏能力。

  截至5月1日,美团线上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有咖啡门店11.73万家。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89.7亿元,订单同比增长178.7%,远超茶饮、中式糕点、螺蛳粉等品类。复工首日上海咖啡外卖订单暴增。同样来自美团数据显示,6月1日复工首日,上海外卖订单量较上周同期增长了76%,其中咖啡涨幅最为明显,上涨了210%。

  在疫情反复餐饮行业融资降速背景下,仅今年1月以来,咖啡赛道已发生融资事件12起,融资金额超30亿元。而根据红餐大数据,今年上半年(截至5月30日),餐饮行业仅有49笔融资,较去年同期120例相比,大幅回落。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瑞幸咖啡自创立5年来首次实现盈利,全国门店数已突破7000家,门店数量超过星巴克。

咖啡从精英走入日常

  喝咖啡已成为当下年轻人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美团联合咖门新发布《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分析了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趋势,其中就指出平价咖啡走入日常,打破“高端精英”认知,咖啡高端、精英的“人设”正在被打破,“好咖啡不应该那么贵”“咖啡走入日常”已经成为共识。

  《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显示,社区店复合增长率达71%,日常化趋势明显。

  近两年,越来越多咖啡品牌开社区店,甚至把门店开在菜市场、停车场等“接地气”的地方。

  一方面社区店房租压力较小,另一方面,市场逐步扩大,咖啡越来越走入大众,社区居民的咖啡需求也逐渐增长。

  美团数据显示,2021年咖啡馆在住宅小区的新开门店年复合增长率达71%,有向住宅小区及大中小校园聚集发展的趋势,且倾向于开小店,满足用户日常咖啡需求。

  分析者指出,在更多有实力且拥有渠道优势的跨界者入局推动下,国内咖啡消费“平民化”的这一发展趋势将愈发明显。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