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一杯奶背后的中国装备智能制造

时间:2020-10-22 11:25 阅读:1924

  本报讯 (记者王薇)高速分包、整合排序、抓取……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兼容2—4个液态奶品相的食品智能化包装生产线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近日组织有关专家对“高速、可靠、柔性液态食品智能化包装生产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行了考察和评价。经质询和讨论后,专家认为,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速成果推广应用。

  “2009年以前,国内乳制品行业没有自主研发的罐装与后段包装设备。乳业装备面临的技术难点是国内二次包装要求复杂,走量大、速度快,且包型、品相多,设备需要有柔性兼容。” 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德在会上做技术报告时介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澳昆开始了高性能包装装备的研发历程。

image.png

专家现场考察装备机器人

  李政德介绍,澳昆采用小型高速机器人,形成标准快速整合,提供柔性快速解决方案。在食品、药品和日化包装领域,通过机器人和传感技术的集成,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借助开拓的市场为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奠定资金和人才基础。经过10年磨砺,二次包装装备与技术的研发方面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及自我品牌,高走量、高稳定性、高柔性作为液态奶包装装备的关键技术要素得以全面落实,并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2018年11月,德国康美测试中心对澳昆高性能包装装备进行联机测试评定,这也是康美第一次为中国包装设备进行联机测试评估。

  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探明了不同型式液态包装高速运动中的整合规律,发明了液态包装进料线性和角速度匹配的高速分包排序技术、梯形浮动结构的吸盘抓取技术,突破了液态包装随机位置高速跟踪、高速抓取、高稳定性包装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了二次包装的生产速度和可靠性;发明了多包单元整合分离装置、衬板成形嵌入机构、用于利乐砖(钻)奶包礼品盒自动装箱系统,解决了包材差异导致兼容性差的难题,开发了可适应多规格、多品相生产要求的柔性切换技术,首次实现一条生产线同时兼容4个液态奶等食品品相的柔性生产模式;开发出适用于不同生产设备、生产区段并兼容不同操作系统的在线监控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软件,实现了从灌装到包装全流程的设备运行和液奶品质信息自动交换平台通讯无缝对接,解决了在线液态奶包装质量监控及安全卫生等问题,为食品卫生安全、品质全生产与储运可追溯提供了技术保障。首次实现了从灌装到仓储全生产链每包(箱)液体食品品质信息全自动在线追溯和智能化监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在对该项目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陈坚建议,要关注平台与系统问题,同时要注重运用科学证据来阐述项目成果。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从目前来看,我国食品工业前、后段包装自动化问题基本解决,但将前后段连在一起的自动化包装技术尚未实现,装备技术不成熟问题突出。未来,食品工业装备自动化还要走很长的路,要用“跳出窗外”的思维,走“跨界之路”。“食品领域中,研究工艺的多,研究装备的少。在生产中,一旦从国外进口的关键元器件断供,就会一下被‘打回原形’。近年来,伊利、今麦郎、白象、金沙河等国内食品加工企业正与装备企业加快对接。食品界需要对接更多像澳昆这样的装备制造企业,助推行业发展。”

  “装备制造是我国食品工业最大的短板。”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周光宏教授表示,工业化制作食品的过程中,口味、工艺都不是问题,而一旦涉及装备研发,则还有稳定性、高效性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他表示,作为设备制造商,澳昆的高技术、高起点,值得鼓励和期待。

  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副院长刘东红则对该项目表示肯定。在她看来,项目后段包装机器人具备齐全性、功能性。我国食品包装装备行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导致我国市场要求复杂多样。未来,国内装备企业要承担“交钥匙”工程。刘东红建议,企业再深挖产品技术,如优化运动轨迹,受力强度等是核心关键。同时,将继续向高速、可靠、柔性方向靠拢。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部长赵有斌研究员在对该项目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建议,一是该项目可从食品领域向更多领域扩展、推广;二是要加大基地建设;三是生产研发时在向食品包装通用性方向着力的同时,要做到通用性和个性化并行。

  江苏大学马海乐教授表示,从这一项目中感受到的是,澳昆作为高端智能生产技术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对行业问题研究得十分透彻。食品装备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标准化。在这一基础之上,再根据市场需求做好个性化定制。

  青岛正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兆刚对该项目系统设计表示肯定。他指出,从行业来看,普通性配套件不缺,缺的是核心零件。从发展来看,装备加工不要追求全部,重在把握关键技术,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以日本为例,日本主机厂与配件厂关系密切,形成战略伙伴。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历俊建议,企业要在后包装领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强调定制、个性化的同时加强后台基础平台建设。

  来自统一、思念、伊利、金光、三全、恒顺等食品企业及《食品与机械》杂志社的相关负责人也在会上对该项目表示了肯定。对于未来发展,李政德表示,未来食品工业要融入5G,包装装备要走向柔性化。而创新是没有天花板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从孤军作战到优势互补,让充满活力的优秀的专家对接,实现专业化分工 ,整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中国制造,才能推动食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孟素荷如是说。

  据了解,该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为了长远发展也十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报告资料显示,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15项,并牵头制定国家标准7项;已在国内外企业推广应用242条成套自动化生产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