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海南莺歌海盐场蝶变记

时间:2020-08-07 08:13 阅读:1761

 莺歌海盐场将旧车间改造为党建文旅基地。海南控股供图

莺歌海盐场将旧车间改造为党建文旅基地。海南控股供图

  中新网海口8月5日电 题: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海南莺歌海盐场蝶变记

  中新网记者 王子谦

  海南岛的西南端濒临北部湾,绵延不绝的群山挡住水汽使这里常年晴热,中国著名盐场——莺歌海盐场就建在这山海之间。

  莺歌海盐场是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建场于1958年,至今已有62年建设发展史,生产的海盐品质很高。中国著名的诗人郭沫若1962年到访时,醉心于万亩盐田银光闪耀的景观,作诗“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

  莺歌海盐场有过辉煌的过去:曾创下年产32万吨的历史最高生产记录,产品广销中南多个省份。但后来随着生产设备老化、生产面积减少、生产能力降低等原因,年产量逐年下降。

  在盐业体制改革后,海南省发展控股接管莺歌海盐场,积极谋划盐场转型发展,在升级食盐产品的同时,深入挖掘艰苦奋斗的盐场精神,寻找到“盐文化+盐产品”的特色发展之路。

图为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海南控股供图

图为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海南控股供图

  “老盐人”的奋斗往事

  86岁的吴坤新是莺歌海“第一代”盐业职工,他至今难忘60多年前战天斗地开发盐场的艰苦历程。

  “1955年11月就作为勘测队员来到莺歌海,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地,到处是芦苇和淤泥,我们就在这种蛮荒之地勘测了30多平方公里。”吴坤新回忆说,他和队友用两年时间向上级提交了盐场勘测资料,保证了1958年盐场正式开建。

  耄耋之年的吴坤新依然感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虽然缺少大型机械,但逾万人的建设大军以人拉肩扛的传统方式,“毫不畏惧,以十当百、百当千的干劲奋斗在烈日下,光开挖土方量就超过2000万立方米。”吴坤新说,建设者吃野菜、吃糠饼,于60年代初将一座大型盐场建成。

  “盐二代”邢土培1967年来到莺歌海工作,赶上了盐场最忙碌的时代。“我负责把盐装车,那时候一天就要外发32个车皮的工业用盐。”邢土培告诉记者,自80年代开始,莺歌海盐场开始生产食盐,为了提高质量,技术人员要做几个不同类型的对比盐池,把粗盐颗粒变细,最终将氯化钠含量提高到96%以上,完成了食盐研发。

图为莺歌海海盐生产。 王子谦 摄

图为莺歌海海盐生产。 王子谦 摄

  “新盐人”的改革创新

  经历了发展的低潮,莺歌海盐场在盐业改革后迎来新机遇。中国盐业总公司与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在莺歌海投资建设高端食盐生产基地、加工中心,培育食盐品牌,同时也为盐场寻找发展的新动力。

  海南莺歌海盐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旭介绍,2017年后莺歌海盐场改造升级制盐加工生产线,从生产型企业向市场型企业转型。此后,盐场开展品牌化运作,打造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食盐产品,提升盐产品的附加值。在销售上打造线上平台,通过网络进行推广。

  深厚的“盐文化”也让新一代莺歌海人找到发展着力点。2020年,海南控股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投入使用,打造出集红色精神、民宿、培训教育等为一体的盐文化旅游项目。海南海控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攀龙受访时说,莺歌海盐场兴建已有60余年,不仅有食盐制作的精湛工艺,更有激情燃烧的红色精神,“希望让游客有三方面的感受,即一颗盐的阳光之旅,一片滩的三个时期,一群人的热血青春。”

  记者在海控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看到,一边是昔日的厂房变身展示馆,老式大型发电机向游客展示盐场的奋斗史;另一边是全智能化的住宿条件,让游客有舒适的旅行感受。据悉,基地一期投入运营一个月以来入住率超过95%,已接待260多人,预计二期完工后接待能力将翻番。

  吴攀龙表示,未来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将以党建为引领,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的3A级景区和党建培训基地。文旅融合大力传承弘扬盐场精神,推动盐场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

  如今,身为“盐三代”的杨美娟成为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海盐文化馆的讲解员,自豪地向游客介绍盐场的前世今生。像杨美娟一样,有十余名盐场职工进入文旅基地工作,他们希望,无论时光如何变换,洁白的莺歌海海盐依然代表着奋斗、坚守与不忘初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