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山东出台盐碱地生态渔业发展规划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盐碱地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山东将以盐碱地生态治理和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盐碱地渔业发展,发挥以渔降盐、以渔改碱作用,实现盐碱地水土资源化利用,提高盐碱地渔农综合生产能力。
《规划》提出,至2030年,以渔降盐、以渔治碱成效明显发挥,示范上粮下渔、设施渔业等绿色高效典型模式,推广耐盐碱品种,打造盐碱地渔业特色品牌,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渔业资源环境明显改善,全链条发展跃上新台阶,渔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池塘养殖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工厂化养殖新增水体400万立方米,水产养殖产量达到72万吨,选育耐盐碱新品种(系)4个以上,打造绿色标准化水产品生产基地100个。
《规划》将全省宜渔盐碱地划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产业区进行生态渔业利用。其中,轻、中度盐碱地产业区适宜耐低盐水产品种养殖,主要采取上粮下渔、稻渔综合种养等措施,构建基塘渔农系统,抬田—池塘一体化发展,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改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重度盐碱地产业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种植业利用难度大,可重点开展海水品种养殖或淡化养殖,拓展养殖空间。
《规划》明确了推进耐盐碱种质创新、推进池塘养殖标准化、推进工厂化养殖提升等五项重点任务,提出至2030年,新增省级水产原良种场15家以上,苗种繁育能力1000亿单位左右;盐碱地池塘标准化、设施化程度显著提高,亩生产能力提高20%;培育规模化、环保型的标准化养殖基地100个。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聚焦重点水产品种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主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培育渔业全产业链,提高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能力,不断提升水产品加工仓储现代化水平,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
《规划》提出,要完善各级政府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切实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加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部门、科研、企业、养殖户综合协调合作机制,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规划》强调,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盐碱地生态渔业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盐碱地生态渔业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开展互助保险、商业保险等,用好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
《规划》表明,要开展盐碱地生态渔业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加强与盐碱地生态渔业相适应的学科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养殖污染防控,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加强养殖水质监测,对主要污染物和污染因子重点监控,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加强规划解读和宣传,调动市场主体、渔民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局面。
(王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