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发布 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仍是主要问题

时间:2023-05-08 15:52

近日,消费者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反映了产品质量、虚假宣传、不文明带货、价格误导等8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仍然是直播带货的主要问题,而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维权舆情依然位居第一位。

  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直播带货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消费体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成为新的经济业态增长点。但同时,直播带货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舆情数据显示,在2022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信息中,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占45.75%,虚假宣传的占37.82%,不文明带货的占5.19%,价格误导的占5.08%,发货的占4.46%,退换货的占1.45%,销售违禁商品的占0.14%,诱导场外交易的占0.11%。

  对比2021年舆情数据发现,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维权舆情依然位居第一位,占比由2021年的32.35%提升到45.75%;有关虚假宣传问题的维权舆情占比由2021年的31.64%提升到37.82%;而价格误导占比大幅下降,由2021年的30.21%下降为5.08%。这说明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仍然是直播带货的主要问题,而价格误导问题则有了明显改善。

  具体来看,在产品质量方面,有的主播在直播间以低于品牌市场价的价格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竞争;有的主播为压低利润,大肆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有的主播在直播间展示正品,发货销售的却是残次品,消费者收货后却发现明显货不对版,却又拒绝退货退款。在产品宣传方面,有的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故意夸大产品功效,或者鼓吹“全网最低价”,欺骗和诱导消费者下单;有的商家故意编造虚假用户好评或虚标成交量,通过数据造假欺骗误导消费者。此外,有的主播通过低俗方式吸引流量,有的主播通过剧本式营销,卖惨、套路、炒作,故意营造砍价现场,欺骗和诱导消费者下单。这些行为不仅违反现有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而且侵染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此外,部分商家不按规定公示商家名称、地址、电话和营业执照等信息,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的平台没有以显著方式提示私下交易等风险,消费者被诱导私下交易之后,往往很难举证维权。

  毫无疑问,这些直播带货问题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会影响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对策建议方面,《报告》提出,一是监管部门应多措并举加强直播带货监管。针对直播带货这样的新型模式,一方面要坚持审慎包容监管,另一方面必须守住法律的底线,确保其在规范中发展。首先,要做好事前防范,借助大数据技术实行商品审核制度,对直播间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于粉丝量大、影响力大的主播,因其社会关切度高、出现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大,建议重点监管;对于供货不稳定、品质风险较大、被投诉多的直播间,可针对不同违法倾向、违法阶段和违法程度,建立完善针对市场违法苗头性问题的提醒告诫制度,进行阶梯式监管。其次,要加强事中监控与提示,平台要对直播间和主播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做好直播内容风险管理工作,杜绝网络直播购物中虚假宣传、价格误导、不文明带货等现象,对风险营销行为采取限制流量、弹窗提示、违规警示、暂停直播等措施,对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进行信息安全适时管理。此外,要健全信用评价机制,落实事后惩戒制度,对违规直播间及主播予以警告、封停、联合惩戒、列入黑名单等处理。

  二是平台要依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多元化的平台为直播带货带来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电商直播的管理难度。首先,要提高平台准入门槛,平台对准入的主播加强审核,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测试,审查其资料是否完备,从德艺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并且定期开展培训等相关工作,向主播传达最新制度规范和要求,避免因不了解而违规;其次,在主播直播过程中,平台也要加大监督巡查力度,建立定期及不定期巡查机制,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尤其是一些负面低俗的信息,要及时做好取证和记录工作;第三,平台自身要完善相应的监督处罚机制,增强自律意识,经常开展自查自纠,将违法违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扼杀在摇篮里;此外,要畅通投诉维权渠道,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诉反馈通道,保持24小时畅通,对于消费者投诉纠纷,要快速反应、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是主播应主动提升自律意识和专业素质。首先,主播必须增强自律意识,不做虚假夸大和误导性宣传,在诚信带货、实事求是的情况下,履行服务承诺,与监管部门、平台共同发力,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健康向上的直播环境,引导消费者放心消费;其次,主播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全流程质量监督,及时自查自纠,及时吸纳反馈意见,搭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不辜负用户的信任。此外,主播团队在选择产品时,要从产品供应链各个节点严把质量关,精准测评商品品质,精心挑选货源,产品流通的全过程都做到跟踪追溯,保证所宣传产品质量合格,销售的商品售后服务都有保证。

  四是销售商家要诚信守法开展经营活动。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商家自然也会追求利益最大化。但追求利益的前提是诚信守法,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的商家在和主播及平台对接时缺乏诚信守法意识,故意隐瞒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屡次出现以次充好、价格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商品通过直播带货模式销售出去后,商家又故意设置退货退款障碍,拒绝消费者的合理售后维权要求。这些做法不仅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也会让消费者对直播间购买渠道降低信任度。因此,销售商家要诚信守法开展经营活动,要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品牌负责的态度,与平台和主播加强沟通,对产品质量加强把控,做好商品选品、售后服务渠道畅通等一系列问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五是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要主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消费常识,树立文明理性消费观念。选择直播带货方式消费时,要查看直播平台公示的商家信息,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行政许可。如果平台没有公示商家证照信息,尽量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否则一旦权益受到损害很难依法维权。不要轻信主播对产品功效的宣传和超低价承诺,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理性消费。同时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直播带货模式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但直播带货模式本身无疑值得肯定,无论是对促进就业还是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直播带货这样的新型互联网业态,关键还是要在规范中健康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