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在农耕播种中体味京西稻种植文化

时间:2022-05-06 15:46 阅读:1621

本报记者 王 薇

  近日,由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创新设计联合会主办的京西稻种植文化科普讲座暨农耕播种体验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小毛驴市民农园举行。京西稻传承人、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育种专家李增高,北京市海淀区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等专家向大家分享了京西稻的种植历史和技术。

  京西稻是海淀区域内种植水稻品种的统称,属地域农业品牌。京西稻是三山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写有京西稻的诗作多达700首。京西稻米粒饱满光润,蒸饭有黏性,熬粥呈茶绿色,上面浮有一层薄皮,因此有“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的佳话,当年被指定为专供皇宫的“御米”,主要有“御稻米”“紫金箍”“大白芒”“小快稻”等品种。

  李增高介绍,经过引进与不断复壮、提纯,京西水稻品种类型趋于多样。目前,京西水稻品种已超过1650个,种质资源丰富,在新品种选择上延续了对品质和多样性的双重追求,主要品种包括“银坊”“水源300粒”“连源”“京越1号”“秋光”等。2010年,国内科研工作者培育出抗倒伏、略带香味的“上香一号”新品种。在京西稻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国内科研人员在对原有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的同时,京西稻新品种不断被培育出来。

  “5月下旬插秧,插秧时须适当稀植,避免分蘖过多,利于高产和预防倒伏。本田管理。做好水稻灌浆期水分管理,避免过干或温差过大,干湿交替,落干不超过2天。低温须灌水,田间停水不早于齐穗后30天,保障平稳灌浆,减少裂纹米和垩白粒。”李增高说,京西稻种植以“皇家农法”的种植方式用“点大三撮”“薅搬家”“薅二遍”等传统农耕方法耕作,历经育种、育秧、插秧、拔草等田间维护。直到现在,水稻田还延续三轮人工除草的方式。

  京西稻为什么会成为御稻,京西稻文化品牌如何传承?会上,杜振东分享了京西稻历史文化。杜振东介绍,我国是水稻发源地和主产国之一,“京西稻是一个品牌而非品种。”他说,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亲自选育京西稻中御稻、紫金箍稻种,至今已有300年左右历史。“乾隆皇帝在位时,不仅从江南引来优良稻种紫金箍,同时带来13户稻农,在海淀六郎庄一带种植水稻。”

  杜振东谈到,历经130多年精心打磨,京西稻与三山五园形成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基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水稻品种,2015年11月17日,海淀京西稻被列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进入了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行列。京西稻背后所蕴藏的传统农耕文化和皇家宫廷文化成了京西稻的金字招牌。

  小毛驴市民农园园长杨明明讲述了自然农业技术以及种养结合的实践案例,并带领大家进行了农耕播种体验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翻地、播种的实践中体验农耕、品味文化。

  据了解,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占地130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后沙涧村,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农园在生产方式上采用自然农业技术,遵循种养殖结合原理,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传承;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区互助农业(CSA)的经营理念,倡导消费者与生产者共担农业生产风险,为市民提供蔬菜配送、菜地租种、亲子农耕教育、健康农产品团购等服务,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