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黑龙江齐齐哈尔: 农业有甜头儿,农民有奔头儿

时间:2023-07-12 15:05

本报记者  粘 新  高 伟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底层保障。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作为粮食主产区,始终聚焦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勇担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并通过稳定发展种养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涉农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大市持续向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强市不断迈进。

undefined

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境内查哈阳农场大豆收割现场

科技赋能种植业发展

产量一年更比一年高

  烈日当空,矗立在田间已过抽雄期的玉米根根笔直,一望无际,尽情享受着阳光与黑土地的滋养。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红星乡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朱晓伟“下地”查看作物长势,从他露出的笑容中,似乎也能探知今年的年景还不错。

  “很多人都喜欢用‘提档升级’这个词描述变化,我觉得,我们也一直在提档升级。”“就眼前这片地,年年都是种,但若细想起来,现在和以前还真是不一样了。”今年31岁的朱晓伟,从小在红星村长大,不敢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但大体的变化,记忆还是很清晰的。“这里十多年前种的就是玉米,那时候农机具也有了,家家都是小四轮,然后从种到收都是按照老传统来。一年到头,一亩地能出粮1000多斤,每家每户都差不了多少。”

  朱晓伟回忆说,最大的变化,出现在最近的十年。在他的印象中,经营合作组织的建立,大马力农机具的配套,种植技术的推广,再包括后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黑土地保护提升等,一项一项,让很多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事物,也让大家都亲眼得见和感叹着“同一片地,化肥用得一年比一年少,但产量愣是一年要比一年高”。

  “从去年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轮新变革,在全村15000余亩地中,划出了4000亩,改变以往65公分垄距的小垄种植模式,采用农垦的专业技术、经验和配套机械,使用大垄种植新模式种植玉米。”秋收时节,很多人都惊诧不已,其他地块亩产1250斤,试验地块亩产1450斤,靠着那4000亩地,全村就实现了80万斤粮食的增产。而今年,他们又一举将大垄模式扩大到了10000亩,只要后面的时节不遭灾,就能比前年增产200万斤。无怪乎朱晓伟说,“现在种地的门道真是多,但只要摸清路数,不只是农民富裕了、村集体的账面好看了,这农业也让大家更有奔头儿了。”

品牌引领养殖业发展

产品走上更多百姓餐桌

  变化不只发生在传统种植业。自2008年开始探索生猪养殖、并于2010年后逐渐将养殖规模扩大的天照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坤,同样对这十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十年前,居住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的马坤,养殖事业刚刚步入正轨,那时每天琢磨的都是怎样用最科学的方式把猪养好养肥,高峰时,天照牧业的生猪年出栏量达到10万头规模。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的畜牧养殖潜力被充分挖掘,东方希望、牧原等一批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齐齐哈尔市。对此,马坤看得十分清楚,这样的产业集聚对他这样的本地养殖企业只会有更大的激励和促进。而且,他对于养殖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那时的消费市场,已经逐渐对入口食品的健康和品牌属性有了更高要求,我也就下定决心,要瞄着高端品质下功夫。”

  慢慢地,马坤开始一步步完善他的产业布局。在全产业链条的打造中,他成立了天照牧业有限公司,公司下设养猪场、养猪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谷物种植合作社、饲料加工厂等。其中,猪粪用作蔬菜基地和玉米基地的种植肥料,所产蔬菜质量高、口感好,在市场中备受推崇;玉米成熟后用作饲料加工,进行生猪养殖循环。这里面,230斤左右的半年猪经过屠宰后进入肉类市场,而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的380斤左右全环节把控的生态年猪,则在屠宰、加工、包装等环节后,进入各大商超以及自营门店,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

  2018年,马坤又将产品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凭借优质自产有机猪肉的优势,开始了肉制品的精深加工。“现在,我们已推出了灌、卤、休闲以及预制菜四大品类,超过几十个品种,并在市内陆续运营了21家销售门店和品牌饭店。”马坤表示,好的资源让他一步步把养殖的规模做大了,又一步步把精深加工做出了样子,未来他也更有信心进军外埠市场,让出自鹤城的优质农副产品走上更多百姓餐桌。

推动农牧工全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结构嬗变焕新城市未来

  基于齐齐哈尔市粮食产量大、质量优、品种全的天然农业资源禀赋,齐齐哈尔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深度开发“原字号”上,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不断寻求在粮食加工产业上的突破,致力于打造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陆续招引阜丰、鸿展、牧原、东方希望、华瑞生物、益海嘉里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粮—食”“粮—药”“肉—食”“奶—乳”4个一体化全产业链。

  以起步于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发展于齐齐哈尔市的飞鹤为例,作为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2006年,飞鹤开始打造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第一条全产业链,如今,已建成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农牧工全产业集群。在其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的作用不断彰显。

  飞鹤通过三种方式帮助农民致富:一是把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变成饲料地,让农户有直接的租金收入;二是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参与种植和管理;三是在牧场雇佣当地的员工,定期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让员工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在飞鹤克东牧场工作的王勇一家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年前,他们家是村里的贫困户,主要靠种地为生,勉强维持生活;到飞鹤克东牧场工作后,他和儿子都成了技术工,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全家每月工资收入近1.5万元,每年还有2万元土地流转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除了让当地农民融入婴配粉产业链外,飞鹤也在探索让农民创收的新路径。在种植业帮扶上,飞鹤实行三个带动:农户小院订单种植带动、大地蔬菜种植示范田带动、鲜食玉米种植业带动。通过高于市场价回收加工、吸纳农户参与种植经营、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基地带动种植大户等多种方式让农户切实增收。飞鹤还联合相关部门帮扶农民,将现有的农户庭院改造成集采摘、观赏为一体的农家院,加强当地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飞鹤还持续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以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年轻人才回乡就业,在壮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不断以科技创新赋能当地农牧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

  无论是发生在红星村的种植故事、天照牧业的养殖故事,还是飞鹤建成农牧工全产业集群的食品工业故事,均是齐齐哈尔市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齐齐哈尔市持续提升种植业生产水平,不断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设施配套标准,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十年来,齐齐哈尔市按照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因地制宜,调优全市奶牛、肉牛、生猪、羊、禽、渔业及其他特色养殖结构和发展布局。十年来,齐齐哈尔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轮作工作力度。十年来,齐齐哈尔市持续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推动先进、节能、高效大中型农业机械发展,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十年来,齐齐哈尔市农产品加工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战略布局下,逐渐发挥“带一联三”桥梁纽带作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助力。十年来,齐齐哈尔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定位,正在着力构建覆盖全程、城乡互动、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undefined

飞鹤全程自动化挤奶设施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齐齐哈尔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89.3%增长到了98.3%;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由1200万亩增长到1400万亩;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由66家发展到98家;高标准农田建设1177.28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9%,规模居于全省前列;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耕地质量提高了2个等级。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47.3亿斤,实现“十四连丰”,持续稳居全国产粮大市第一方阵,被评为全省农业经济标兵市,畜牧产业发展领跑全省。

  凭借资源优势,顺应时代大势,构筑产业声势,在一系列放大产能、延伸链条、壮大集群的组合拳之下,一场符合全市人民发展期盼的产业结构嬗变如今已在鹤城大地呈现。现在出产出售的不再是单纯的玉米粒、水稻粒、大豆粒,而是苏氨酸、赖氨酸、葡萄糖、谷氨酸钠、酵母、酒精、即食食品、卵磷脂、膳食纤维等“精字号”高附加值产品。在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飞鹤乳业成为亚洲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讷河鸿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玉米发酵酒精企业,山松大豆拥有现阶段亚洲最大的单体大豆蛋白生产车间……食品行业高度在不断刷新。“农头工尾”增活力,“粮头食尾”强优势,齐齐哈尔市深度开发“原字号”,以全面布局和长远眼光,全力下好下活“原字号”企业这盘棋。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