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初夏蜜蜂采蜜忙 助农致富更甜蜜

时间:2020-05-09 10:33 阅读:1967

蒋善海和他的女儿在检查蜂箱。凌楠 摄

蒋善海和他的女儿在检查蜂箱。凌楠 摄

  中新网海口5月8日电 题:“甜蜜事业”助海南蜂农脱贫致富

  作者 凌楠

  初夏时节,正是蜜蜂忙采蜜的时节。海南中部山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的一处蜂场里蜂飞蝶舞,蜜香诱人,琼中群生养蜂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善海正在小心翼翼地检查一个个蜂箱。

  什寒村藏身于海南高山之上海拔800米的盆地中,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今年67岁的蒋善海,是当地有名的养蜂人。

琼中群生养蜂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什寒村蜂场。凌楠 摄

琼中群生养蜂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什寒村蜂场。凌楠 摄

  2008年,蒋善海养殖10箱中华小蜜蜂,进入养蜂行业。随着养蜂技术的成熟和蜂蜜产量的提高,2012年,蒋善海成立了琼中群生养蜂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他从2008年的10箱蜂,到2016年培育至300箱,再到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带动贫困户加入,蜂箱增加至1000箱左右。

  “今年受疫情影响,蜂蜜销路变窄。但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蒋善海说,从2008年至今,积攒了不少老客户,加上政府对当地蜂蜜的推广宣传,对蜂蜜的销售没有太多的担心。“什寒村海拔高、森林多、山好空气好水好,没有污染,产出来的蜂蜜质量高,价格也很不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养蜂人展示蜜蜂。凌楠 摄

养蜂人展示蜜蜂。凌楠 摄

  “现在合作社有社员267户909人,其中228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28户。”蒋善海介绍,合作社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采取雇员和社员轮流值日的轮岗方式看管养殖蜜蜂。截止2019年,已为128户社员每户利润分红4000元,共计分红51万余元。

  蒋善海表示,下一步将在严把蜂种质量关的前提下,扩大养殖规模,提高蜂蜜产量,确保社员增产增收,引导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共同致富增收。

文昌八门湾红树林旁的一处蜂场。凌楠 摄

文昌八门湾红树林旁的一处蜂场。凌楠 摄

  据悉,近年来,琼中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打造“琼中蜂蜜”品牌,养蜂产业已成为琼中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百姓步上了“甜蜜”创收快车。目前,琼中全县养蜂农户为4000多户,累计养蜂约6.1万箱,产量100万斤,产值4500万元,成功打造了养蜂科普(扶贫)示范基地15个,自行组建规模以上养蜂合作社19个,农民养蜂大户1000多家。

  海南蜜源植物丰富,养蜂有利可图,不只是在琼中,海南多个市县都有农民加入养蜂行业,通过“甜蜜事业”脱贫致富。

林道台在检查蜂箱。凌楠 摄

林道台在检查蜂箱。凌楠 摄

  “这些年养蜂火热,身边好多人都在养蜂。”文昌东阁蜜蜂传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林道台回忆,2016年为养蜂户提供自制蜂箱赚取手工费的他,改行养蜂卖蜜。

  文昌八门湾红树林,海莲正值盛花期,成千上万只蜜蜂忙着采蜜。“我们合作社现有中华小蜜蜂上千箱,蜂蜜年产量可达6000多斤。”林道台指着红树林旁的蜂箱介绍说,经过3年多的摸索,他已熟练掌握蜜蜂养殖技术。

  林道台说,目前该合作社共有11人,蜂场分布文昌、乐东、昌江、五指山、琼中、定安等地,大家通过养蜂脱贫致富。

  “蜂蜜市场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天差地别。”林道台从事养蜂后发现好蜂蜜,不一定能卖到好价格,为此,他与其他10位经验丰富的蜂农合作成立养蜂合作社,抱团取暖,做良心蜂蜜。

  “以前卖蜂蜜是靠熟客、口碑、口口相传。现在卖蜂蜜都在‘云上’了,我们不能在地上了。”合作社社员郑涛,今年60岁,是一位老蜂农,他表示,如今养蜂行业技术整体都提高了,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了,传统销售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

  林道台介绍,为解决销售问题,今年3月份,蜂农合作社与海南地广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约。蜂农将专注养蜂,提供质量纯正的蜂蜜,该公司则负责蜂蜜的销售。

  海南地广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携手蜂农合作社,合力打造蜂蜜品牌,依托线上线下开展销售推广。“蜂农要注重质量,培养品牌意识,保护品牌。一旦拓宽销售市场,蜂蜜的产值将会更高,好蜂蜜不愁卖,蜂农的生活将更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