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科学认知螺蛳粉中的酸笋

时间:2021-08-19 09:12 阅读:1693

被称为“螺蛳粉的灵魂”的酸笋,以其独特的味道吸引了大量爱好者。然而,近一段时间,有关酸笋“营养价值低”“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的说法不时传出。那么,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呢?

  传统制作工艺中,把竹笋放在盐水中自然发酵,即可制得酸笋。在其发酵过程中,大量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大量的糖转化为有机酸。氨基酸和有机酸以及糖等其他成分进一步发生转化、反应,会生成多种醛、酸、酚、酯、醇等物质。其中,半胱氨酸分解的硫化氢以及色氨酸分解转化的粪臭素,最终构成了酸笋的特有臭味。

  和其原料毛竹笋相比,毛竹酸笋在发酵过程中会损失掉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和糖,而膳食纤维含量则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钠含量只有53毫克/100克,与纯牛奶的钠含量相当,称不上高盐;从营养组成来看,酸笋是一种固体含量很低、水含量极高、低钠、低糖、无脂、低热量的食物,所以,酸笋不属于垃圾食品。

  关于酸笋“营养价值低”的说法,如果按照每单位重量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含量来说,确实较低。但对于人体营养摄入来说,酸笋往往是作为“调料”来食用的,在螺蛳粉中其用量并不大,基本上起到“借味”的作用。

  此外,对于酸笋是否属于“高嘌呤食物”的争论,目前其实并没有酸笋嘌呤含量的相关数据。有关数据表明,酸笋的原料竹笋,嘌呤含量是29毫克/100克,低于“高嘌呤食物”的标准(150毫克/100克以上)。酸笋由竹笋发酵而来,发酵过程中,嘌呤含量是否增加?目前,没有数据能直接证明一种低嘌呤蔬菜经过发酵会变成高嘌呤蔬菜。

  蔬菜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有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这通常是“酸菜含有致癌物”说法的来源。不过,在发酵过程中,这个转化反应只在前期进行。如果发酵时间足够长,转化硝酸盐的杂菌被抑制和清除,亚硝酸盐也会分解,最后的残留量并不高。

  (云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