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一边消耗,一边弥补”如此养生不可取!

时间:2021-10-14 09:07 阅读:1698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啤酒配枸杞,可乐配党参”“加班再晚也要吃一顿火锅小龙虾”其实,这正是当下大部分90后流行的生活方式。如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养生观念杂糅在一起,看似自相矛盾,却又似乎有理,这便是所谓的“朋克养生”。


“朋克养生”的效果如何?年轻人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保健品?《2017-2022年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报告》提及,目前养生人群中,18—35岁占比高达83.7%。同时,“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朋克养生”法成为不少90后的新选择。


  朋克养生进行


“朋克养生”听起来是一种调侃,但背后却是数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健康细分赛道。


山东当地一家网站曾面向山东省5万名90后白领发布问卷调查,就备受关注的“90后养生”问题做出详细调查。据调查显示,已有40.7%的白领开始养生;更有13.3%白领表示长期在使用保健品;有17.4%的白领意向养生并持观望态度;仅有28.6%的白领表示无养生打算。


“保温杯里泡枸杞”,最初这被视为油腻中年男人的标配,时下俨然成为90后的一种自嘲。据CBNData发布的《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超过90%的年轻人已经有了养生意识,超过50%的90后出现了健康状况下降的信号,如脱发(掉发)、视力减弱等,而超过95%的用户对健康养生的态度明确,而有24%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养生。此外,阿里健康大药房数据显示,一年内“养生”被搜索次数达2.3亿次;在养生订单中,90后的订单占比43%,年轻一代用行动表明了态度。


年轻人是中国功能性食品消费的主力军。


《2017-2022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18—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7%。


  部分青年买保健品图心安


“自己本来对保健品本来就将信将疑,但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购买,不少大牌明星也在带货,自己也就慢慢入圈了。”某高校学生对于为何买保健品或者保健食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实就是想买个心理安慰。”该学生说。


业内人士表示,年轻人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意识很强,对于饮食营养、运动健身、美容护肤和家庭用药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兴趣,且获取养生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如自媒体、社群等。这为他们获取保健品提供了便利。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行业飞速发展,保健品购买渠道增多,市场吸力增强。一些网红主播、明星带火了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市场,如在某社交与经验分享平台上,就有超过12万篇与“功能食品”相关的笔记,很多年轻人无从辨别真假,随意购买图个心理安慰。


undefined


面对年轻人“朋克养生”这一潜力市场,除了传统滋补品牌、新锐功能品牌外,休闲零食品牌也意图从中分得一杯羹,滋补品“零食化”的趋势凸显。如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就直接打出“朋克养生”的旗号,推出了黑芝麻丸、红枣枸杞丸和红豆薏仁丸等3款滋补零食,分别瞄准年轻消费群体“熬夜防脱、养颜美容、祛湿减肥”等需求。良品铺子则针对女性食疗养生场景,推出燕窝炖品完颜小主燕窝小椰炖。


另外,开袋即食类蜂蜜、枸杞、阿胶、燕窝等滋补品加速走进写字楼,成为越来越多白领的办公桌“标配”。


undefined


  真的两全其美吗?


熬夜敷面膜式的“朋克养生”并非健康之道,只是寻求自我安慰罢了。


有媒体发文称,其“朋克养生”悄然流行,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和担忧。飞速发展的社会,似乎给每个人都按下了“快进键”,年轻人被拉紧发条、一路狂奔,在这种状态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应对健康焦虑,年轻人不惜代价、不怕砸钱,无形中催生了上千亿的养生保健市场。但需要警惕的是,保健品归根结底不是药品,一些打着“熬夜”“补脑”“健胃”“无副作用”“天然”旗号的保健品,其中可能含有对内脏有害的成分,有的可能加重肝肾负担。专家提醒,不乱吃药、不滥用保健品是保护身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此看来,“朋克养生”很可能会赔了健康又伤了钱包,实在不是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网事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