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科学标准助力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时间:2021-04-14 10:18 阅读:1790

  在国家战略布局与国民健康需求双重驱动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营养健康食品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近日,由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与标准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等单位的相关人士、专家及业内龙头企业代表参会。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同步召开。

建设标准体系为行业提供有力支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健康”“营养”和“疾病预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消费者对于大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再次被激发。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准确、快速、便捷地获取满足个体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成为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诉求。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规模约为4000亿—5000亿元,预计5年后,零售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10年后有望达到4万亿元,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将迎来历史上黄金高速发展期。

  营养健康食品是一个较大范畴的食品门类,涉及“营养”“保健”“功能”“特殊人群”“膳食”等核心概念,我国尚未建立明确的营养健康食品管理框架和系统完善、层次清晰的标准体系,极大地制约了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重点针对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进行了研讨,形成了“营养健康食品”的术语共识。论坛聚焦国家政策与国民需求,以广阔的视野和多维的角度,共同探讨大健康时代下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为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注重营养健康、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由此催生了营养健康消费的大市场,营造了产业发展的大空间。此次论坛上,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研究探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与产业发展的动态,搭建营养健康食品标准体系、法规建设与监管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了我国营养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蔡木易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健康、营养和疾病预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大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自2009年全国特殊膳食标委会成立以来,研究院承担日常的秘书处工作,并加大了营养健康食品的研究投入,承担系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研制了系列的功能营养食品,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组织与制定的20多项行业标准对我国营养食品标准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他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把营养健康标准体系的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将为食品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司一级巡视员张磊时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党和国家已将国民健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是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标准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因素,开展营养健康食品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同样任重道远。他指出,近年来,全球健康产业发展迅速。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与意识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了创新性的营养健康系列食品,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些食品只能按照普通食品进行销售,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产品质量、安全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完善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管理框架,构建系统完善、层次清晰的营养健康食品标准体系,是营养健康营养食品标准化研究与产业创新发展进程中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钟其顶表示,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蓬勃发展,但同时相关标准体系及政策法规的缺失,成为制约该产业的瓶颈。

  “营养健康食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将在推动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钟其顶指出,加强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可以规范市场、引领产业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加强国内需求,提高供给水平,全面推进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他坦言,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营养健康食品亟待立法。在当前食品安全法的框架之下,包括质量标准等在内的多项工作无法顺利展开。”钟其顶同时表示,还有声称问题。从目前来看,除了保健食品外,与健康营养相关的声称基本上没有。此外,当前市场上营养健康食品良莠不分,市场秩序混乱,因此营养健康食品科普工作工作还有待提高。

  钟其顶表示,各国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同,因此梳理营养健康食品的术语和分类工作十分关键。他表示,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让我国的营养健康食品实现高质量发展。

赋予营养健康产品科学内涵

  在“营养健康食品法规政策趋势与声称”访谈环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稽查专员张晋京表示,我国有一些先行的特殊食品法规,从20世纪90年代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到2015年的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保健食品、婴配、特医三类特殊食品。该法规与当时的形势和需要相适应,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公众对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如何来满足公众对营养健康的需求,值得业内思考。

  张晋京介绍,我国于2015年搭建了新的法规框架,但现在也面临新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通过法规的不断完善,来解决虚假、夸大宣讲等问题。他建议,第一,要以问题为导向来研究和完善法规。例如,如何让特殊膳食的概念更加清晰?第二,要重视科学的共识。建立在科学共识的基础上,才可以声称营养健康作用,由此才能避免不正当的竞争,避免误导消费者。“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及国际趋势,来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才能够既使得消费者营养健康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张晋京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孙华分享了在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当中的构想。孙华谈到,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很多新的业态、新的产品涌现,尤其是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呼声较高。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构建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目前的设想是构建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共同组成的协同发展、互为补充的标准体系。在标准体系的构建中,将以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为主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一是从消费者需求端,做产品本质属性的标准,其中包括产品本身属性及分等分级。二是从企业端,做基础通用术语、分类及过程产品控制的相关标准,以对最终产品质量起到提升与规范作用。此外,还将涉及新技术创新引领性的标准,如区块链或数字化工程,以及引导食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介绍,营养标准与食品质量标准在提高产品品质、规范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十四五”时期,以食品质量安全为底线,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技术支撑,让营养标准做得更加合理化,同时完善营养标准体系。她指出,在特殊膳食标准中,除了婴配食品、特医食品及保健食品外,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还应关注老年营养食品标准的制订工作。但老年营养相关标准是设定为强制性还是推荐性标准,还需从实际需求来综合考量。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认为,营养健康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其核心问题是生物,即如何让生物健康成长,同时生命周期越来越长。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去研究与开发食品,才是食品人应该关注的。他指出,营养研究者不要太关注于某一类功能物质,而是要更多关注其生物效价,即机体吸收率。这是营养健康食品开发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王守伟表示,他欣喜地看到,包括食品科学、医学在内的研究,正在从系统的角度来深入。未来,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要有长远发展,还要将生命科学和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从而才能够真正从科学上为营养健康食品赋予新的内涵。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谈到,2030健康中国、国民营养计划中均提到要发挥食品产业的重要作用,要将营养与健康事业与食品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自2015年以来,我国食品产业变化巨大,正从过去的规模效应、价格竞争提升到现在价值提升的竞争。在这一大背景下,营养与健康成为食品行业未来健康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行业未来创新的重要标志。食品本身就是营养健康的载体。未来,食品本身的营养与健康,或者说功能性的赋能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她呼吁,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共同携手,夯实科学的基础,要关注食品营养方面的研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标准层面,尤其是科学技术层面,科技界还要做更多大量的工作。“对那些能够满足人体营养、健康需求但却无法声称功能的食品的标准制订工作,还要加快步伐,在法规基础上为其找到一条有序、合规发展之路。”邵薇说。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吕燕妮认为,法规与标准是规范食品产业发展的两把尺子。国外大量高端食品的进入,反映出我国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需求日趋旺盛。介于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之间的产品,正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如何界定什么是高质量、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高端食品,什么是营养食品,需要标准来加以明晰,以确保这些产品既安全、又可满足需要。“业界应携手共同做好标准的支撑工作,通过标准化方式,让产业进入规范而合理的发展轨道。”吕燕妮呼吁。
 

(王薇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