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中国酒业定下发展新步调

时间:2021-04-30 10:22

本报记者  章  玉  顾雨霏

  酿酒工业作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支撑国内多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过去一年,酿酒工业充分发挥民族产业的韧性与魅力,防疫防控全面抓,传统智能酿造交融并驱,线上线下有机互补,交出了一份令消费者满意、世界酒业瞩目的答卷,充分彰显了中国酒业永续发展的后劲。4月2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会上表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整个产业都已万事俱备,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干就是了”。

  强大韧性支撑

  2020年酒业交出合格答卷

  宋书玉指出,2020年,是酒类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场“拉力赛”——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叠加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愈加激烈的产业竞争环境,加速了酒类产业的新一轮洗牌。纵观2020年,虽然疫情影响较大,但酒类产业依旧呈现出强大的韧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完成总产量5400万千升,同比下降2.21%;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53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1792亿元,同比增长11.7%。

  分酒种来看,白酒产业: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1040家,完成酿酒总产量740.73万千升,同比下降2.46%;完成销售收入5836.39亿元,同比增长4.61%;实现利润总额1585.41亿元,同比增长13.35%。

  啤酒产业:规模以上啤酒生产企业346家,完成酿酒总产量3411.11万千升,同比下降7.04%;完成销售收入1468.94亿元,同比下降6.12%;实现利润总额133.91亿元,同比增长0.47%。

  葡萄酒产业: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130家,完成酿酒总产量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完成销售收入100.21亿元,同比下降29.82%;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下降74.48%。

  黄酒产业: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02家,完成销售收入134.68亿元,同比下降20.18%;实现利润总额17.04亿元,同比下降7.86%。

  发酵酒精产业:规模以上酒精生产企业86家,完成总产量924.25万千升,同比增长24.26%;完成销售收入556.26亿元,同比增长16.15%;实现利润总额12.63亿元,扭亏为盈。

  其他酒产业:规模以上其他酒生产企业183家,完成销售收入256.83亿元,同比下降16.21%;实现利润总额40.42亿元,同比下降16.78%。

  总体看,酒业产量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但基本面保持平稳向好,酒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逆势双双上扬,亏损企业亏损额有所下降。“酒业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着实不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路政闽如是认为。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讲话中指出,总结近些年酒业的发展特点,一是结构调整取得更明显的成效,“十三五”末与“十二五”末相比,规上企业数量减少了40%以上;二是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是整个行业紧跟消费趋势和消费升级,推出高品质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四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在2019年版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里,已经不再把白酒列为限制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行业协会和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酒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服务凸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盘点整个酒业,宋书玉指出,白酒产业深度调整后,产业从复苏到快速增长,但存在潜藏利润分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产业深度分化引发的冲突、名酒供需关系激发的矛盾等隐忧;啤酒产业结构调整见效,盈利水平提升,行业竞争主线和核心增长逻辑均聚焦到“高端化”;葡萄酒产业受进口葡萄酒冲击巨大,市场分化多元,产业政策支持不足,产业基础待加固,内生动力不足;黄酒产业发展方向需要更加清晰。种种因素对中国酒业的“十四五”之路均有不确定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处理、化解好矛盾,才能稳步向前。

  路政闽也指出:“当前我国酒业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加剧,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我国酒类企业走出去进程受阻。酒类企业国际化步伐延缓,这对长远布局和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从企业创新看,不少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够、渠道拓展不宽、品牌意识不强等短板,阻碍了酒业健康发展。从消费环节看,酒类企业在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上尚有不足。此外,我国酒类市场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酒品违法行为依然存在,少数地区违法犯罪活动较为突出,违法行为呈现出专业化、精细化、分散化、隐蔽化等特征,必须予以足够的警惕。

  发展目标确定

  “十四五”开年酒业怎么干

  会上披露了中国酒业“十四五”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同比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86.4%,年均递增13. 3%。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实现目标,开局之年怎么干更为引人关注。“后疫情时期的不确定性,消费市场的变化,产业周期性调整,规划与实际运行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开篇之举。”宋书玉表示,中国酒业的开局之年怎么干,其实就是要开新篇,布新局,行致远。

  开新篇——

  宋书玉表示,开新篇具备了非常好的内外环境,何处开篇更为重要,所以,开新篇重点要开品质新篇、开消费新篇、开服务新篇。

  品质方面,消费升级在持续,所以白酒品质升级永远在路上,在名酒品牌引领性下,中国白酒新一轮品质提升将为消费者展现出别样精彩;啤酒品质升级正在进行时,选用不同原料、差异化工艺、创新风格以及特色消费场景的具有极致化元素表达的啤酒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未来五年,啤酒高质量发展、高端化发展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黄酒品质升级的脚步正在加快,黄酒以“追求更好饮后舒适度”的品质升级,在“十三五”末呈现出亮点,但在产品风味提升、个性化展现方面尚需聚焦力量;露酒新的分类标准定义为露酒在品质升级路上开辟了高速公路,品类细分、功能细分、工艺细分、风味多样化等,都将成为露酒品质升级的强大推动力;葡萄酒虽遭遇市场困境,但行业专家团队辛苦耕耘,立足国内,对标国际,精心酿造,使中国葡萄酒品质提升年复更新,个性化品质彰显中国风土魅力;其他蒸馏酒、利口酒、酿造料酒等也要紧抓机遇,提升品质,挣得市场一席之地。此外,品质之上唯有老酒。陈年老酒和年份酒作为新的品质代表,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老酒市场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会快速发展。

  消费方面,要密切关注消费形态、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品类、消费环境、消费场景的变化,精心研发适销对路的品种,重视产品差异化创新,架构起适应市场、适合自身生产发展的产品结构。“每一种新的消费场景、仪式的呈现,美酒体验方式的变革,器皿的变化,与餐食的绝妙搭配等都是美酒响当当的消费理由,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新的消费理由,让美酒融入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宋书玉说。

  服务方面,酒类的科普传播还远远不够。要让国人真正了解我国各类美酒的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引导消费者懂酒而喝酒,会喝而爱酒。

  “要积极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争取制造出更多更好的高品质酒品,包括服务和品牌的供给。”高延敏表示,要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领酒业消费,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布新局——

  布新局关乎规划,关乎体系,关乎基础,对此,宋书玉强调,布新局要布产区新局、产能新局、产业新局。

  名酒与产区相互依存,相互成就。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十四五”期间的主旋律,要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发展和集约化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拉动和提升产业链价值,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建立产业新格局,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让产区以酒为轴的酒经济,呈现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打造美酒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推行白酒、黄酒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从原粮保障上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针对葡萄酒产业,全力推进中国葡萄酒小产区建设与认证,继续科学优化葡萄酒产业布局,让中国葡萄酒与全世界葡萄酒平等对话,进而提升中国葡萄酒的价值。针对啤酒产业,推进啤酒原料国产化发展和研究,逐步加大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形成国内、国际双驱动的保障供给格局。

  扩优能,降劣能,以优能优品支撑行业在整个饮料酒市场之中的宽度是核心。宋书玉表示,扩大产能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透支生态资源;其次,名优白酒酿造需付出长时间成本,不能偷取时间;三是以产能提升助力质能提升,如果只专注于量能提升,可能会造成量能提升价值降低,量之受困。

  布产业新局要全面培育和完善供应链体系,逐步改善酒类终端小、杂、乱的形象,营造最佳的酒类市场环境。系统构建产业质量标准化体系,做好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成立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强化酿造工职业序列,酿酒师、品酒师职业序列教育。整合酒业与知识产权领域各方优质资源,协调指导酒业知识产权发展基础,建立酒企共商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交流平台,拓宽知识产权事业深入合作的桥梁纽带。“保护知乎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始终是中国政府的责任所系、目标所在。”路政闽表示,保护酒类正品、打击假酒任重道远。要积极构建政府保护鼓励创新、协会倡导引领创新、企业主动奋发创新、社会尊重捍卫创新的良好局面,形成生产企业酿美酒,销售企业卖优酒,消费者喝好酒的良好酒业发展环境。

  行致远——

  酒业是非常讲究时间积累的产业,必须清楚认识到产业永恒的动能所在、行稳致远的核心所在。对此,宋书玉认为,行致远就是要让传承走得更远,创新走得更远,文化走得更远。

  中国白酒、黄酒、露酒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师徒传授,代代相传。传统酿酒产业必须尊重传统、敬畏传统、坚守传统,精心培育传统酿造技艺人才。这是中国美酒长期坚持的底线,是中国名酒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基石。

  技术创新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动力。要明确“十四五”中国酿酒产业科技创新方向,全面提升生态酿造水平,全面提升传统酿造向智慧酿造转变,推动中国名酒品牌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教育创新,推进新职业开发。“唯有持续创新,产业才能行稳致远。”宋书玉如是说。路政闽表示,酒业的兴盛和发展,既在于保有对传统酿造匠心的敬畏和尊重,同时又有新锐品牌的不断涌现、推陈出新。要加快发展现代酒产业体系,推动新生品牌的创业突破,在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中,实现提质增效。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对产品及用户的消费行为分析,定制和推广各种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实现数字化转型及智慧营销的创新。

  文化是产业的灵魂,传承优秀的中华酒文化,创新酒文化新表达,与全世界热爱生活的人们一起分享中华美酒,这需要中国酒类产业的高度文化自信。宋书玉表示,要创新酒文化,让理性、健康、快乐的饮酒新文化成为美好生活的新文化;加大酒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让中国酒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传播与认可;在引导中国酒类产业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对酿酒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再提升,打造既传承传统,又蕴含现代生机的中国酒文化表达体系;全力打造世界酒文化IP,以美酒文化促进世界人民友谊。“中国酿酒人唯有传承、保护好我们悠久灿烂的酒文化,唯有弘扬和创新好美好生活向往的美酒新文化,才是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