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时间:2021-07-22 10:51

本报记者  袁国凤

  7月20日,农业农村部就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生猪生产全面恢复,“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夏粮产量创新高

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好收成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责任,夏粮首战告捷。一是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今年夏粮面积增加398.2万亩,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势头。亩产367.7公斤、连续3年提高,产量2916亿斤、比上年增加59.3亿斤,均创历史新高。二是品质持续调优。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收获损耗降低。小麦机收率超过98%,主产区机收损耗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此外,早稻收获近七成,也呈增产趋势。

  夏粮已获丰收,当前我国秋粮生产形势如何?“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粮的产量占全年75%以上。目前,除南方双季晚稻外,秋粮面积都已经基本落地,预计超过12.9亿亩,总体稳中有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说。

  刘莉华进一步介绍,7—9月的3个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频发重发的时期,农业农村部将紧紧围绕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抓细抓实各项工作,落细落小关键措施,为抓好抗灾夺丰收、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好收成,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双抢”,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晚稻种足种满。目前正是南方早稻抢收和晚稻抢插的大忙季节,农业农村部已组织双季稻主产区抓紧调度农机具,加快早稻收获进度,确保颗粒归仓。搞好茬口衔接,抢时抢种晚稻,力争种了早稻的田块都种上晚稻,确保晚稻面积落实。二是抓好防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7月12日,农业农村部联合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和中国气象局召开了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印发了关于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的通知,制定了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预案。将扎实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加密监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重点是防范好东北地区夏伏旱、黄淮地区局部洪涝、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台风等灾害,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三是强化指导服务,推进措施落实。7—9月农业农村部陆续组织开展分省包片督导,每位部领导联系一个片区,每个司局都联系一到两个省份,推动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措施的落实。同时,将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势因地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玉米价格涨势趋缓

小麦后期价格将保持稳定

  今年玉米价格的高位运行,带动了粮价走强。对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表示,今年粮食价格受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呈恢复性上涨的走势。在三大主粮中,玉米受生猪产能恢复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虽对稻谷小麦市场有一定带动,但总体来看口粮上涨较为温和。

  今年1—6月,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39元,比去年上半年均价上涨44%,比去年下半年均价涨20%,涨势开始趋缓。稻谷、小麦均价同比涨幅都在10%以下,涨幅较为有限,其中粳稻、普通小麦均价分别比去年下半年涨了1.5%和5.5%。随着夏粮丰收上市以及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到港量的增加,今年秋粮收获前我国玉米市场供给有保障,价格高位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也要防范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带来的传导影响。由于今年玉米播种面积明显增加,东北、华北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目前玉米苗情较好,预计秋粮上市后我国玉米供给形势将进一步改善。

  截至6月底,全国夏收小麦收获基本结束,目前正处于购销的高峰期,小麦今年的购销形势如何?宋丹阳表示,综合调度情况看,今年小麦购销市场呈现3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产量高、粮源足。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二是质量高、价格好。今年小麦品质提升,籽粒饱满、容重高,特别是北方小麦,质量普遍较好,多元主体采购积极性高,价格高开后稳中有升。6月初,河南新麦开秤价每斤1.18元—1.2元,比去年高8分钱到1毛钱;中旬达到了每斤1.25元—1.28元;下旬随着供应量的增加,价格略有回落,但仍比去年同期高1毛钱左右。三是购销旺,进度总体正常。虽然主产区小麦收获时间较去年有所推迟,但市场购销两旺,收购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正常。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7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2875.9万吨,同比有所增加。

  “从后期走势看,加工、储备企业补库需求较为旺盛,而且小麦替代玉米仍存在价格优势,饲用采购也将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对小麦价格形成有力支撑。但由于今年小麦丰收,加之库存处于高位,预计小麦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大涨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宋丹阳提醒,考虑到今年夏季雨水偏多,粮食保存难度较大,建议农民朋友适时售粮,早日变现。

生猪生产全面恢复

三举措抑制和缓解“猪周期”

  今年上半年以来,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加35.9%,供求形势持续改善。

  今年年初以来,生猪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一些养殖户出现亏损。对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猪肉价格确实便宜了,但带来了养殖利润不断下降的问题,到6月份,养殖场户陷入了亏损,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既不利于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猪肉长期的稳产保供。针对这种局面,农业农村部连续通过权威媒体发布预警信息,并分两批收储了3.3万吨猪肉。在各方密切配合下,近期市场价格下跌的趋势已被遏制住。7月份以来,猪价基本稳定在成本线附近,略低于成本线。

  辛国昌表示,下半年,整个消费会有所增加,但从生产增长的惯性看,猪肉供应也会有所增加。综合两方面因素分析,未来一段时期,猪肉市场供需总体可能保持平衡局面。随着消费趋旺,可能养猪能够回到正常的利润水平。“但是要提醒广大养猪场户注意,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不要再赌市场,要多关注农业农村部门的官方预警信息,做好节本增效的各项工作。”辛国昌如是说。

  面对近两年猪肉价格的起起落落,在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上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生猪价格波动本身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但是大起大落对行业发展、群众生活、稳定物价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抑制和缓解‘猪周期’,避免猪贵伤民、猪贱伤农,是一个重大课题。”辛国昌说。

  辛国昌表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农业农村部下一步将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继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保持用地、环评、金融等基础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压实地方的稳产保供责任,防止一些地方在政策上“翻烧饼”,营造有利于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抓好非洲猪瘟的常态化防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推广饲料精准配方和配制工艺,帮助养猪场户在低谷期节本增效,渡过难关。二是加快建立稳定生猪产能的调控机制。进一步加强生产与市场的监测预警,加强信息发布服务,使养殖场户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理性调整养殖规模。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稳住基础产能,避免生产大起大落。三是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相关要求,加快建设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龙头企业帮带中小养殖户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增产增收。同时,要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猪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促进养猪业绿色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