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连咖啡关店潮持续,行业洗牌在即

时间:2020-06-04 11:50 阅读:2041

瑞幸咖啡还身处财务造假的漩涡中,另一个咖啡连锁品牌连咖啡也陷入了关店潮。

6月3日,新京报记者发现,连咖啡仍在连续关闭门店。连咖啡方面此前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业务转型,并不是资金链断裂。业内人士称,连咖啡这类以互联网思维做咖啡的企业,此前扩张太快,并没有很好地遵循经营本质。

关店潮继续

6月3日,新京报记者查询大众点评发现,北京地区目前能够检索到18家连咖啡门店,而这一数字在上个月是21家,且目前正常营业的门店也仅有2家。新京报记者拨通连咖啡北京惠新西街店电话,该电话显示正忙,拨打金宝街店电话时,固定电话显示是空号,剩余店铺也均显示暂停营业的情况。

早在4月底,新京报记者就曾发现,连咖啡旗下多家门店已经关闭。当时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发现,连咖啡在北京地区可以检索到21家门店。其中连咖啡Coffee Box金宝街店显示“已休息”,该门店电话拨打过去,提示为空号;望京西苑店、慈云寺店、惠新西街店显示“休息中”,其备注的电话一直正忙;连咖啡当代商城店显示营业中,但未公布电话。其余连咖啡门店,均显示暂停营业。

据报道,上述显示暂停营业的北京门店,有的并非是暂停营业,而是已经关闭。包括万达广场CBD店、望京SOHO店在内的几家门店处于撤店状态,相关装饰已经拆除。望京SOHO企业形象店,则已经有新的店家入驻。

此外,在大众点评中,连咖啡在上海的37家店铺中,仅有15家还在正常营业;深圳的12家门店中,仅1家还在营业;广州的10家门店中,也仅有1家门店还在营业。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年初,连咖啡曾对其位于北京、上海的门店进行了整体优化,关闭了30%-40%的咖啡站。调整之后,北京从高峰期的60多家缩减至20多家门店。

对于当时的关店潮,连咖啡方面2019年3月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因2018年12月底到2019年1月初进行了30%的提价,随后出现一批负毛利的咖啡门店,公司为尽快恢复盈利模式,关闭了这些门店。连咖啡方面当时称,“关闭的站点多数是盈利状况欠佳、品牌形象无法满足继续发展要求以及硬件条件落后的,且以覆盖范围重合的店为主,实际的覆盖范围损失在5%左右。”

而对于当前门店的状态,连咖啡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的调整都在按计划推进中。今年4月29日,连咖啡方面曾就关店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公司运营一切正常,关店有一部分是因疫情原因,也涉及一些业务转型,但目前阶段还不能对外。“我们会在事情初步有结果的时候第一时间和你们通报。”

曾大肆扩张

连咖啡创立于2014年,早期通过提供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外送服务积累用户。2015年8月,连咖啡剥离星巴克等第三方品牌的咖啡外送服务,推出自有品牌Coffee Box的咖啡外卖。

与传统咖啡品牌线下开连锁店注重体验和提供第三空间不同,连咖啡做的是自有品牌咖啡外卖服务。依据其用户积累,连咖啡在消费者需求密集的商圈或园区内开设一个小型门店(即站点)生产咖啡,做咖啡外送和自提,并利用社交裂变获取用户。

2016年4月,连咖啡宣布获得由华策影视领投的5000万元B轮融资。2017年,连咖啡发布超过30款咖啡饮品,还推出防弹咖啡、粉红椰子水等爆款饮品。它还在当年“双十二”期间创造了单日峰值接近40万杯的纪录,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门店单日销售量。更关键的是,2017年底,连咖啡在北上广深的100多家咖啡站点已实现盈利。

根据连咖啡2018年12月公布的数据,当时已在北上广深开了400家门店,这意味着其在2018年至少开设了200多家门店。连咖啡当时还表示,计划2019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陆续开设50至60家形象店,增强用户体验,望京SOHO店就是第一家。

2019年,连咖啡高歌猛进的姿态并未持续太久,大量站点关闭,形象店的未来也被打上了问号。瑞幸咖啡的横空出世,让连咖啡措手不及,同样也是打着烧钱补贴的策略进行用户吸纳,但连咖啡显然没有瑞幸咖啡财大气粗,一夜之间,用户手中的“小黄杯”变成了“小蓝杯”。

遭受到瑞幸咖啡的追击,连咖啡开始选择另一条“求生之路”。2019年4月,连咖啡完成2.06亿元B3轮融资,由连咖啡创始人王江和张晓高、启明创投、高榕资本联合投资。当时连咖啡CMO张洪基表示,为了保证连咖啡在不低于同类型品牌的销量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盈利状态,稳定现金流,连咖啡没有开启大规模的线下扩张计划和补贴活动,而是选择“温水煮青蛙”。

而关于连咖啡最新的合作消息,则是去年9月,中石化易捷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户苏州。而中石化易捷选择的合作伙伴正是互联网咖啡品类的先行者“连咖啡”。

有业内人士指出,连咖啡最大的问题没有专业团队相助,特别是研发和核心技术团队缺乏咖啡和饮品的相关技术背景。对咖啡行业并不熟悉,后期缺乏创新,没有稳扎稳打。再加上曾一度过度补贴市场,推出的咖啡钱包等业务大量透支了后续的业绩。对于其业务的转型,能否帮助渡过难关,也很难说。

咖啡行业洗牌在即

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中国咖啡市场空间还有巨大潜力。消费品行业资深投资人吴晓鹏也表示,咖啡本身对新消费人群在口感和精神需求上都很讨好,具有“中高客单价、高频次、高毛利”特点,咖啡行业确实存在大的机会。

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不少企业也都跃跃欲试。加拿大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简称“Tims”)日前宣布,已获得来自腾讯的数亿元级别投资。这个目前在中国市场仅有近50家门店的连锁咖啡品牌,计划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化升级,同时迅速开设更多门店。业内人士认为,腾讯的这一动作,预示着中国咖啡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此外,其他咖啡品牌也动作不断。行业老大星巴克则开始与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内的巨头合作,进行数字化运作。COSTA不满足于连锁咖啡业务,开始布局即饮咖啡,并推出了随享装即饮咖啡,而这是继去年6月在品牌发源地英国推出即饮咖啡后,COSTA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全新即饮系列产品。

吴晓鹏表示,星巴克、COSTA、太平洋等咖啡连锁品牌一直也没闲着,也想扩大规模。在这些老牌咖啡努力摸索人群偏好和小心试错的过程中,突然来了一批互联网思维的咖啡创业者,但目前看来,这些互联网咖啡品牌没有很好地遵循咖啡企业经营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