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第五届全国营养科普大会在京举办 将营养装进一日三餐

时间:2023-05-17 09:10

高血压人群日常饮食如何减盐,为长期居家的老年人准备三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吃……一系列人们关切的营养问题,在第五届全国营养科普大会上得到了科学、系统的解答。

  作为2023年全民营养周统领性品牌活动,第五届全国营养科普大会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于5月14日在北京举办。大会聚焦“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旨在鼓励大众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系列食养指南编写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营养科学界首席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等10位学术领军人物参会,将专业的营养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广大群众。逾200人在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线上平台同步直播,线上参会人数达100余万人次。

  “‘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的意义在于将现代科学理念、营养知识与传统养生理念、饮食智慧相结合,共同指导人们合理膳食、科学食养、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防病管理能力。”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普及普惠是落实合理膳食行动和全民营养教育传播的重要工作之一。过去3年,“好好吃饭”“提高免疫力”几度成为热词,唤起了人们对药食同源、药膳等古老智慧以及营养素需要量、食物营养成分等科学知识的重视。“提高全民营养健康素养是每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希望通过今年的全民营养周,进一步普及营养科学知识,讲解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系列食养指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膳食营养是免疫的坚实基础,人体免疫应答的全过程都受到营养物质的滋养和影响。”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营养科学界首席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要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充足的营养,才能为免疫系统提供足够的养分,日常营养平衡、膳食合理,是维护免疫健康、提升免疫力的关键。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赖建强研究员看来,做饭是技术、吃饭是艺术,营养一定是科学。赖建强认为,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可概括为一“多”一“少”,“多”即吃的种类多、吃的数量多、就餐方式多、静态生活多、体重增加多、营养疾病多、营养信息多等,“少”即蔬菜水果比例少、微量营养素少、运动的人少、营养不足的人少、营养服务少等。当前状况下,提升群众营养健康水平,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人们应调整食物种类,调整摄入数量,减少能量、脂肪摄入,在饮食中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坚果等,适量运动,调整体重。“合理、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吃几碗饭,要通过健康教育、科普宣传、营养指导,让人们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健康需求。”赖建强如是说。

  食养是良医。对于糖尿病患者、“三高”人群、老年人、受到生长迟缓困扰的儿童和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来说,合理膳食更为重要。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英华、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常务委员于仁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医师王宜等专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给出了针对特殊人群的饮食建议。

  据了解,2023年全民营养周的科普活动得到了业内专家、相关企业、行业组织等积极响应。下一步,科普活动将在全国各地同步开展,营养科技工作者们将走进校园、社区、超市、百姓生活,紧紧围绕基层需求,促进营养科普服务公平化、普惠化、精准化,倡导文明、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打通营养传播、落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