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联系我们
“后疫情时代”食业走向:转型升级提质
本报记者 罗晨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以“后疫情时代对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为主题,通过“沃尔玛食品安全新动向系列讲座”平台,在线就“疫情期间食品消费特点”“疫情对生产企业的主要影响”“食品行业的机遇与发展”等话题与行业人士进行分享与交流。
新消费习惯引导行业走向
罗云波认为,疫情的发生给各行各业都带来影响与变化,就食品行业而言,可以观察到的明显改变有以下几方面:由于需要采购食物进行一定量的囤积,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货架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成为“备战”口粮的首选,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组织ECdataway的数据显示,从1月14日到2月20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速冻食品的销量暴涨;天猫数据则显示,方便面总销量同比增长57%,水饺馄饨类增长78%,即食火锅增长144%,肉制品增长264%;源于消费者对提升免疫力的需求,部分保健食品走俏;果蔬、肉蛋奶等食用农产品成为必需,更多消费者开始意识到,相较加工食品,农产品更能提高饮食的品质与营养。同时,处于卫生与方便的考虑,净菜需求大幅上升;休闲食品销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白酒及调味品等品类销量下滑;餐饮行业受到重创;实体店销售下滑,与此同时电商销量、快递业务量大幅度上升。总结起来,在疫情面前,消费者选购食物更加理性。
透过这些现象,业界可以看到消费趋势正在发生的变化:一是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自身免疫力才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手段,于是包括年轻群体在内,对健康类尤其是提升免疫力类食品的需求上升。可以预测,未来,消费者将更关注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并加以正确认识。二是消费观念出现转变。疫情之后,人们开始戒烟,控制过辣、上火等食物的食用量,口感导向让位于健康导向。三是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更高,价格导向让位于质量导向。
疫情考验企业的生存能力
疫情发生之前,对于食品生产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来说,规模、产能、销量、资本,可能是企业最关心的。疫情发生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意识到,“生存能力”可能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罗云波介绍,美国《食品安全》杂志“新冠肺炎暴发如何影响食品加工企业”的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食品企业中,认为影响不是很大的占11%,有一定影响的占37%,影响非常大的占到52%。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有疫情与隔离措施导致的用工难,会议会展、旅游等活动的取消,供应链的上下游影响以及物流等。调查还显示,面对困难,5%的企业面临马上倒闭的风险,8%的企业能坚持1个月,3%的企业能够坚持9—12个月,大概41%的企业能够坚持一年。这显示,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企业的生存能力对食品产业的重新洗牌和格局的重新形成有重要影响。
事实上,当下国际经济高度全球化,而且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每个国家与地区的供应商、市场、消费等,都受到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有专家预测,如果说中国是“疫情第一波”,欧美是“疫情第二波”的话,那么南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很可能出现“疫情第三波”,甚至导致全球数亿人的感染,直到疫苗的出现。那么,在全球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抗疫的情况下,我国的各类国际合作如何进行,是整个食业需要考虑的。
罗云波将后疫情时代食企可能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四方面:一是物流企业复工易、生产企业复产难。物流企业在疫情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自身也得到成长;而预包装食品企业的产业链非常长,恢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难都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和克服的,而有赖于供应链上其他环节;且食品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劳动力,所以恢复将面临更大困难。二是企业产能与资产配置的调整,例如去库存、去杠杆。三是疫情可能导致企业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给行业“洗牌”。
转型升级提质是可预见的趋势
“食品行业在这次危机中的机会是远远大于挑战的。”谈及行业机遇,罗云波如是说。民以食为天,人们的消费行为、食用方式、选择的食物可能不一样,但对食品的需求不变,食品企业及行业应当重新分析疫情后的消费习惯、需求和市场。行业应当认识到,从国家层面来看,首先,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困难是暂时的。为了对抗疫情影响,国家可能出台更多经济刺激政策,也会给行业带来利好。其次,倒逼企业落实国家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改革政策,比如供给侧改革。这样的转变可能让企业赢得转型和升级的机会。最后,“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为食品行业发展创造了光明前景。
从行业层面来看,也是机遇大过挑战。例如,农产品市场正在发生变革,农产品正在向商品化、现代农业、现代商品方向发展。过去的农村集贸市场、街边自由市场正逐渐过渡到相对集中的大卖场、超市等。未来,优质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青睐。又如,食品企业会对新技术更加敏感,对市场需求更加敏感,智能化互联网加持企业将赢得更多市场。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疫情对工作模式、生活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都带来了全方位影响,也孕育了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空间。随着人工智能在食品行业的推广,行业用人向“少而精”的方向转变。用人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中高端人才就业,也将使得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再如,特殊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业,尤其是提高免疫功能的特殊食品将会成为食品行业新的增长点,培育稳定的消费市场和人群是这类企业的发力点;面向特殊群体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都会增加。长远来看,这些疫情后的行业变化还将带来更加严格的食品监管,全产业链、全方位供应链的食品安全将被进一步重视。
与此同时,一些疫情期间的阶段性成果如何维持,例如电商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维持高销量,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如何抓住机遇等,也是需要关注的。总体来说,食品企业及产业提升转型变得更强,满足社会对食品的更高需求,将是后疫情时代的食业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