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征求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公开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严厉打击损害海南自由贸易港形象的欺客宰客、强迫购物等消费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根据省人大立法计划安排,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起草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2021年2月19日至2月28日。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一、发送电子邮件至45237772@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反消费欺诈规定修改意见”。
二、传真至0898-66726217。
三、邮寄信件至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蓝天路4号省市场监管局办公楼1301室,信封请注明“反消费欺诈规定修改意见”。
附件:1.《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征求意见稿)》
2.《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2月19日
附件1
《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消费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序良俗,遵循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和对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规定,保护消费者以消费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益,对经营者实施消费欺诈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本规定所称消费者,是指以消费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和单位。
本规定所称经营者,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本规定所称商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奖品、赠品或者免费服务项目等。
第三条【诚实守信原则】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与消费者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实施消费欺诈行为。
第四条【消费欺诈含义】本规定所称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短斤缺两、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五条【消费欺诈行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二)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四)销售伪造、变造、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五)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
(六)销售伪造或者冒用有一定影响的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七)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八)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
(九)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或者以作弊的方式称量商品短斤缺两的;
(十)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十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其提供的或者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
(十二)以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采取欺骗、恶意串通等手段欺诈消费者的;
(十三)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欺诈消费者的;
(十四)提供服务的经营者谎报用工用料、偷换材料、偷工减料等方式欺诈消费者的;
(十五)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
(十六)其他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经营者有前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但无主观故意且能证明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不属于消费欺诈行为。
第六条【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反消费欺诈工作职责。
第七条【交易市场开办者职责】有若干个经营者入场实行集中、公开交易的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交易市场)的开办者,应当加强对本交易市场内经营者的规范管理,监督经营者诚信经营。
第八条【社会监督】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消费欺诈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消费者组织依法对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关行业组织应当引导、督促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经营,加强自律。制定行业规则时,应当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工作,对消费欺诈行为予以曝光。
第九条【投诉举报平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优化投诉举报平台,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的消费维权处理机制,规范处理消费欺诈投诉举报程序,方便消费者反映诉求,及时向消费者反馈处理结果。
第十条【执法职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涉嫌消费欺诈行为时,可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经营者涉嫌从事消费欺诈的违法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消费欺诈行为相关的情况;
(三)要求涉嫌违法经营者限期提供有关证明资料;
(四)查阅、复制涉嫌违法经营者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资料;
(五)对涉嫌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设备及设施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对经营者的处罚】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存在消费欺诈行为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经营者并处一万元罚款,对单位经营者并处五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经营者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经营者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产停业、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由有关行政部门吊销许可证。
对经营者予以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的,停产停业的期限应当不少于三个月。
经营者为单位的,对其股东(投资人)之外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经营者实施消费欺诈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对交易市场开办者的处罚】在同一交易市场,一年内发生三次以上经营者因消费欺诈受到行政处罚的,对交易市场开办者处三十万元的罚款;对交易市场开办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三万元罚款。
第十三条【禁业限制】因消费欺诈受到行政处罚或被判处刑罚的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实行下列禁业措施:
(一)受到行政处罚一次的,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在原交易市场(经营场所)从事或参与经营活动;
(二)受到行政处罚二次的,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原交易市场(经营场所)所在市县范围内从事同行业经营活动或者担任同行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人员;
(三)受到行政处罚三次以上的,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在本经济特区范围内从事同行业经营活动或者担任同行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人员;
(四)被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的,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在本经济特区范围内从事同行业经营活动或者担任同行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人员;
(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在本经济特区范围内从事同行业经营活动或者担任同行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人员。
对违反本规定累计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市场开办者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终身不得在本经济特区范围内从事同行业经营活动或者担任同行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信用记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本规定对经营者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记入经营者的信用档案,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和信用中国(海南)等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进行公示。
第十五条【实行不诚信“黑名单”制度】建立“海南省消费欺诈黑名单”制度,对有主观恶意、影响恶劣、情节严重的消费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列入“海南省消费欺诈黑名单”,除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信用中国(海南)公示外,还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开曝光。
第十六条【联合惩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共享,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经营者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对因消费欺诈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经营者,在申请商事登记、资质资格、行政许可、投融资、土地供应、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等时,根据下列情形分别给予不予受理的限制:
(一)受到一次行政处罚的,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一年内不予受理;
(二)受到两次行政处罚的,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三年内不予受理;
(三)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五年内不予受理。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市场监管部门将违法经营者(包括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信用中国(海南)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举报奖励】消费欺诈行为一经查实,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给予举报者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工作人员法律责任】履行反消费欺诈工作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单位和个人解释】本规定所称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第二十条【综合行政执法依据】本规定所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包括承担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职责的市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第二十一条【参照执行】在本省内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外区域的反消费欺诈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解释权】本规定由海南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实施日期】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了规范经营者的销售和服务行为,预防和制止消费欺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我局起草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规定》必要性
(一)是健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的重要举措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将“突出改革创新,赋予了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基本原则的要求,用好用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经济特区立法权制定《规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有利于全面提升依法治省水平,因此,制定《规定》是健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是营造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流营商环境的需要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对标这一发展目标,制定《规定》,厉行法治,严惩消费欺诈行为,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正是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应有之义。
(三)是结合海南省市场监管工作实际的需要
近年来,虽然在持续严管重罚之下,我省消费环境逐渐向好,但欺客宰客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对消费欺诈行为界定不清,处罚太轻,没有达到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代价的效果。如对存在欺诈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是按照“退一赔三”的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对缺斤短两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和《海南经济特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则分别按照“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和“责令其补足缺少部分,并处以短缺部分价款总额10倍的罚款”的标准进行处罚。由于处罚标准较轻,难以对消费欺诈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惩处和震慑作用。因此,制定《规定》,是结合海南市场监管工作实际的现实需要,以期达到让不法分子既无胆量再犯、也无能力再犯的目的,以法治方式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
二、《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共二十三条。分别对《规定》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诚实守信原则、消费欺诈含义、消费欺诈行为、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职责、交易市场开办者职责、社会监督、投诉举报平台、执法职权、对经营者的处罚、对交易市场开办者的处罚、禁业限制、信用记录、实行不诚信“黑名单”制度、联合惩戒、举报奖励、工作人员法律责任、单位和个人解释、综合行政执法依据、参照执行、解释权、实施日期作出了规定。《规定》内容不分章节,直接用条款的格式,并且每一条的主题明确,使《规定》条理更加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使用。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消费欺诈”的内涵和外延。将“消费欺诈”定义为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短斤缺两、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对消费领域常见的十五种典型欺诈行为进行了较详细的列举。
(二)明确相关主体的职责。一是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反消费欺诈工作职责;二是明确了市场开办者应当加强对本交易市场内经营者的规范管理,监督经营者诚信经营;三是明确了消费者组织、有关行业组织、大众传媒应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和打击消费欺诈行为。
(三)体现“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一方面加大惩处力度,明确经营者存在消费欺诈行为的,对个人经营者并处一万元罚款,对单位经营者并处五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经营者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经营者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另一方面也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形,明确规定经营者无主观故意且能证明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不属于消费欺诈行为。
(四)设定交易市场开办者的法律责任。明确对出现消费欺诈的交易市场开办者作出如下处罚:“在同一交易市场,一年内发生三次以上经营者因消费欺诈受到行政处罚的,对交易市场开办者处三十万元的罚款;对交易市场开办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三万元罚款。”
(五)落实违法行为“处罚到人”。对实施消费欺诈行为的经营者或者出现消费欺诈行为的交易市场开办者,不仅规定了经营者或者交易市场开办者的法律责任,还分别对经营者或者交易市场开办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同时给予一定的处罚。
(六)设置相关禁业措施。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精神,引入行为罚方面的行政处罚种类,设置了相关禁业措施。明确对因消费欺诈受到行政处罚或被判处刑罚的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实行不同的禁业措施。
(七)建立“海南省消费欺诈黑名单”制度。明确对有主观恶意、影响恶劣、情节严重的消费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列入“海南省消费欺诈黑名单”,除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信用中国(海南)公示外,还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开曝光。
(八)强化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功能。明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经营者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记入经营者的信用档案,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和信用中国(海南)等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进行公示。同时,还对因消费欺诈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经营者,在申请商事登记、资质资格、行政许可、投融资、土地供应、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等时,作出不予受理的限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