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鸡蛋也会长“雀斑”

时间:2022-03-29 09:07 阅读:2277

网传一枚带斑鸡蛋在实验室里被检测出含有沙门菌等细菌。这可吓坏了不少人,日常生活中,带斑的鸡蛋可不少见,莫非真是含有沙门氏菌,吃了中毒了都不知道?这是咋回事?


好好的鸡蛋为啥会长斑?鸡蛋带斑就是感染了沙门氏菌?食用长斑的鸡蛋真的会引起食物中毒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鸡蛋为啥会长斑


长斑鸡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常见的蛋壳表面出现的肉眼可见可触的褐色斑点,有的斑点甚至稍微凸起,又称为雀斑蛋;另一种是蛋壳底层表现出的肉眼可见、色泽深暗的水印状斑点或条带,又称为暗斑蛋或底斑蛋。

第一种情况其实只是钙和蛋壳色素分布不均匀。从鸡蛋形成过程来看,蛋壳和颜色的形成与鸡蛋内容物的形成处于不同阶段,这些斑点对鸡蛋的营养品质并无影响。最重要的是,这种雀斑的形成与致病菌的污染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二种情况是蛋壳内部有暗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结论认为,暗斑的出现对鸡蛋本身的品质并没有显著影响,与致病菌的污染也没有必然联系。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让鸡蛋长斑。

 

鸡蛋存放时间过长之后蛋壳出现斑块,这种情况下就很可能是感染了细菌等。如果斑块大,对应点的蛋白也应该感染了,最好不食用。这种鸡蛋虽然不是沙门菌造成的暗斑,但是不安全的,不能食用。


“鸡蛋长斑”就是感染了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当鸡蛋接触到带菌的粪便、器具等时,有可能会被感染。


为此,某节目特地从市场购买两枚鸡蛋,送到了一家专业的食品卫生实验室进行化验。


其中,一枚鸡蛋的蛋壳表面光滑没有斑点,而另一枚鸡蛋的蛋壳上布满了斑点。


检测结果显示:在带有斑点的鸡蛋中,检测出了沙门氏菌;未长斑的鸡蛋则没有感染,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专家表示,当蛋鸡出现炎症时,生出的鸡蛋就容易长斑。此外鸡饲料里缺乏维生素或者蛋氨酸,蛋壳也会呈现出不规则的斑点。


而其中食用了感染细菌的鸡蛋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很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可见,长斑的鸡蛋的确存在健康隐患。


所以,保险起见还是尽量少买带斑点的鸡蛋。


但如果您发现自己家的鸡蛋长了斑点,也千万别着急扔。因为,沙门氏菌的耐热性很差,一般到100℃的时候就会被杀灭,70℃经5分钟、65℃经15—20分钟、60℃经1小时可被杀灭。


在烹饪鸡蛋时,需要注意将食物完全加热,生熟分开,来保证饮食安全。


如何识别新鲜鸡蛋


1、看蛋壳,新鲜鸡蛋蛋壳新鲜亮丽。


2、看内部,拿起鸡蛋对准光亮,如果为淡红或橘黄色,则较新鲜,如果有个圈或印记,则为陈蛋。

微信图片_20220329090923.jpg

3、拿起鸡蛋在耳边晃一晃,新鲜的鸡蛋没有震动的感觉。


4、气室是鸡蛋储存气体(氧气)的一个空间,拿起鸡蛋透过光看一看,气室越小,鸡蛋越新鲜。


不新鲜的鸡蛋蛋壳往往呈乌灰色,手感轻飘,灯光透视时不透光或有灰褐色的阴影。


储存鸡蛋时需要注意


不要用水清洗

蛋壳外的保护膜是水溶性的,用水过度清洗后,鸡蛋存放时更易遭受细菌侵害而变质。


尽量存放在冰箱

鸡蛋的变质速度跟温度有很大关系,低温有助抑制微生物活性,减少蛋内水分蒸发,延长保质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鸡蛋放置在室温环境下一天,变质程度相当于冷藏环境下放了一周左右,所以新鲜的鸡蛋应当冷藏保存。


不要放太久

鸡蛋也有保质期。在2—5℃的条件下冷藏一般能储存1个月左右;夏季在常温下储存,保质期为10天左右;冬季在常温下储存,保质期为15天左右。


擦掉外壳的污物

鸡蛋的外壳上有时会粘着禽类粪便、黏液、血渍等污物,在储存过程中,部分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蛋内部,引发变质。


因此需要先轻轻擦掉表面的污物,再放进冷藏室中独立的盒子内,以免交叉感染。


存放时大头朝上

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及外界温度的变化,蛋白中的黏液素会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脱水变稀,失去固定蛋黄的作用,从而形成“贴壳蛋”。


把鸡蛋大头朝上竖放,蛋头内气室里的气体会使蛋黄无法贴近蛋壳。


吃鸡蛋不能做的几件事


1、不贪吃,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每周吃鸡蛋最好不超过7个。

微信图片_20220329090927.jpg

2、不生吃,既不消化也不卫生。


3、不能煮太久,5—6分钟就好,否则蛋白质会过分凝固。


4、买回来不吃要及时放进冰箱。


5、蛋壳的颜色有白色、红色、绿色、褐色等,主要与产蛋鸡的品种有关。而鸡蛋的营养高低,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营养结构与鸡的摄食情况,与蛋壳颜色无关。


食物营养成分表提供的数据显示,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的含量都是相当的。


来源:综合自生命时报、养生中国、CCTV生活圈等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