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满族过年食俗

时间:2023-02-01 16:02 阅读:2180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我国满族人口为1042万人,在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的肃慎人是满族的祖先。肃慎的后裔,我国不同朝代的史书都有记载,曾有“挹娄”“勿吉”“女真”“满洲”等多种称谓,1911年辛亥革命后统称为“满族”。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饮食文化。他们善于汲取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满族的美食美酒和汉族美食结合,成就了中华大宴“满汉全席”。在2016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满族文化节上,有酒店推出《满族四十九道馔》,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誉为“满族饮食养生的代表作”。《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仪注篇》记载的“白肉血肠”、《燕京岁时记》记载的“萨其马”以及抹不去的民间美食记忆“煮饽饽”“酸汤子”等满族传统名菜精彩呈现。

undefined

  满族的许多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满族、汉族有一种除夕必吃的美食,其原料、制法、造型、口味等完全相同或相近,称谓却不一样。汉族说“煮饺子”,满族则称之为“煮饽饽”或“艾吉格饽”。

  百节“年”为首,春节在满语里称“大年”“阿涅业能业”。在满族年俗中,“过大年”要做许多烦琐的准备,为的是过一个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有玩有乐、红红火火的“大年”。

  吃年猪。“没有年猪,不算过年”。在满族看来,过大年吃干干净净的白煮肉片,那是“吃福肉”。

  吃黏食。满族地区盛产黏玉米、黏高粱、大黄米、小黄米、江米(糯米)等黏性粮食,以此为原料,通过蒸、煮、炸等烹饪技法制成年糕、打糕、炸糕、撒糕、黏火烧、黏豆包等30多种传统美食。为过年准备的这些黏食,也称“年饽饽”。黏豆包更是过大年必不可少的美食,这是因为黏豆包的“黏”与“年”同音,同时黏豆包呈圆形,寓意“过年团团圆圆”,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盼。

  据《魏书》记载,2000年前满族先民勿吉人“嚼糜酿酒”;《新五代史》也记载女真人“酿糜为酒”。满族有酿酒的传统,擅长利用当地特产的药材制作人参酒、灵芝酒、鹿茸酒、五味子酒等20多种药酒。满族人会酿酒,也善饮。

  满族的饮食文化和习俗多姿多彩,读者有机会不妨去亲身感受满族习俗和满族特色、满族年味。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单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