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联系我们
迟福林: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这一重大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有何重大意义?如何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记者2日采访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
迟福林说,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特定背景下,发挥海南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要以开放为先,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迟福林说。
一是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推动货物、资金、人员、数据等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实行更加精简、透明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在告知、资格要求、技术标准、透明度、监管一致性等方面加快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对标、对接,进一步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
二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打造重要开放门户。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拓展区域经贸网络,延长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打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率先在海南探索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服务能力。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为全世界投资者、创业者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加快形成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制度体系
迟福林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充分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政策与制度体系。
一是以贸易自由便利为目标的海关监管制度创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在严格监管下实现自贸港内企业自由生产经营。
二是以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的投资自由便利制度创新。“非禁即入”,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创新完善投资自由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平等待遇,公平竞争。
三是以扩大金融开放为重点的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制度创新。扩大金融业开放范围,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四是以开放的人才政策为重点的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的制度创新。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
五是以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为重点的运输往来自由便利。探索建设更加开放的航运制度;加快建设“中国洋浦港”。
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
迟福林说,产业基础薄弱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掣肘。要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打造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洼地”,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集聚内外优质生产要素中形成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以改善营商环境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推动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政策、税收政策等政策优势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突出优势。
其次,以“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获”。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当务之急是以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早期安排”,实现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以实施“零关税”的“早期安排”,取得制度创新的“早期收获”;以人才制度创新的“早期安排”,取得广揽人才的“早期收获”。
第三,打好“健康海南”和“免税购物”两张牌,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这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贸港开局新亮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现实需要。(新华社记者 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