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保护冬奥知识产权见成效 全国多地以实际行动护航冬奥

时间:2022-02-15 10:09 阅读:1541

  北京冬奥会激战正酣,国家知识产权局2月14日发布通告,依法打击恶意抢注“冰墩墩”“谷爱凌”等商标注册。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规定,对“冰墩墩”“谷爱凌”等429件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对已注册的“雪墩墩”“谷爱凌”等43件商标依职权主动宣告无效。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1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并印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全国各省市知识产权局和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行动方案,出台政策举措,持续开展奥林匹克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并取得积极效果。

  河北

  为使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可依,并建立冬奥标志保护的法制基础,2019年1月29日,河北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河北省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当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共二十四条,细化了国务院新修订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从法规层面加强对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和对奥林匹克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该《规定》将保护对象细化为第24届冬奥会这一特定届次奥运会的相关标志;针对冬奥会标志容易发生侵权的领域,如广告管理、单位名称、网络侵权、募捐赞助等方面,拓展了保护措施;对侵权纠纷设置了多元解决和协调处理机制。

  截至目前,全省共印发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方面的宣传资料9万余份,同时通过“云课堂”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冬奥会奥林匹克图案、冬奥会会徽、冬奥会吉祥物等奥林匹克常用标志保护和冬奥会各类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宣传。

  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走访活动,向企业宣传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2021年10月,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奥林匹克标志保护集中宣传活动。以全省各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市场、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城乡接合部、城镇小商品集散地及学校周边的商店、摊点为重点区域,加强监管。以与冬奥会有关的纪念币等为重点商品,强化日常监管。以冰雪用品销售、使用旺季的冬季和冬奥会标志、吉祥物、会徽发布为重点监管时间节点,增加检查频次。以冬奥会特许商品生产领域、商品流通领域和商标印制领域为重点环节,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经营秩序。查处了一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案件。

  京冀两地签订《2022年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从加强保护协作、促进执法联动、畅通沟通渠道、共享保护资源上着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保护网,为2022年冬奥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与北京四区(延庆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签署了《2022年冬奥会赛区跨区域商标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协议书》《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延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跨区域市场监管合作框架协议》等,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开展案件协办、联合执法,不断加强对奥林匹克标志保护的合力,提升执法效能。

  天津

  天津充分调配力量,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的检查,畅通投诉渠道,与京、冀地区协同合作,快速反应,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持续震慑的高压态势,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

  东丽区市场监管局通过与北京冬奥组委进行沟通,获得辖区内赞助企业、特许生产商和特许销售商等合法使用人的相关情况,明确冬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种类、被许可人、许可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时限、地域范围等信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台账,明确保护企业及保护范围,指导办案部门打击其他经营者未经许可以商业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侵权行为。红桥区市场监管局对体育用品、运动服装、玩具、小饰品等商品标识、商品包装、摊位招牌等进行细致排查。和平区市场监管局在百货、旅游集中区域,对商场、文化用品专卖店、连锁体育用品店的奥林匹克标志使用情况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检查文化用品、纪念品等商品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将奥林匹克标志作为商品包装、商标使用的情况;是否存在售卖假冒冬奥商品、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的行为;是否存在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的违法广告。节日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416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6085户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海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于2021年11月起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095人次,立案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案件40件,结案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案件2件,罚没款10.38万元,有力保护了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知识产权。

  上海市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强化跨部门保护协作,着力立体保护。通过部门联合、科所联动的方式,结合日常巡查,借力双打工作平台,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与公安、版权、网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监管保护各环节的衔接,加强与网络运营商、视频媒体平台等机构的沟通,确保排查不留死角,达成信息共享、通力合作,形成执法部门无缝衔接执法联动机制。徐汇区根据网络监测发现,辖区内有一家公司的网页宣传涉及2022年冬奥会相关内容,该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区局执法大队立案调查。

  广东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结合广东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积极开展专题培训,并调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力量,在全省范围内迅速组织开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行为。

  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监测手段,对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媒体广告进行监测。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近万人次,以广播电台、电视台、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自媒体平台为重点,加强对食品饮料、文体用品、冰雪装备器材等重点领域,酒类、纪念品等重点商品类别进行排查,共发现涉嫌侵权线索51条。广州、深圳等市召开线索分析与案件协调会,迅速作出工作部署,组织执法力量对北京冬奥组委移送的涉嫌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案件线索逐一排查。中山市通过大数据分析,在主要电商平台开展冬奥会奥林匹克标志和冬残奥会有关标志监测工作,累计筛查涉及奥运相关商品2300多件/次,发现5件涉嫌侵权线索。截至1月底,在此次专项整治活动中,全省累计立案17宗,已依法查处完毕,共处罚没款45.6万元。

  安徽

  安徽省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各级共出动2497人次,开展专项检查850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4000多家。

  专项行动从2021年10月份开始,主要围绕“未经许可,为商业目的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或使用足以引人误认的近似标志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行为;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相关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未经权利人许可,利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有关元素发布广告,足以引人误认为与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其他支持关系的、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广告;未经授权将奥运冠军等较高知名度奥运健儿姓名作为商标进行恶意抢注进而损害其姓名权及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利用与奥林匹克运动或者残奥会运动有关的元素开展商业活动引人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等5种重点侵权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共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未经许可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案等案件4起,涉案金额12.9万元,罚没金额22.3万元,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报相关典型案例2批。

  江苏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2021年3月制定印发了《2021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重点部署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1年10月,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市场监管局集中开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明确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积极发挥综合执法优势,聚集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整治。重点监管广告、网络等群众关注度高、影响面大,且多发频发侵权行为的领域,采取多种形式对广播电台等媒体加强检查,在倒计时100天和30天集中进行宣传,规范广告宣传和营销中使用奥林匹克标志行为,严厉打击未经权利人许可,利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有关元素发布广告,足以引人误认为与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其他支持关系的、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广告。加强与网络运营商、视频媒体平台等衔接,开展违法信息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同时还强化与电商平台的沟通与协作,加强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打击,对在案件中发现的故意为涉案侵权人提供便利,帮助其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平台,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实行同步查处。全省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阶段性成果突出,共开展专项检查261次,处置案件线索38条,涉及餐饮、医疗等多领域,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案件14件,结案12件,涉案金额22.07万元,罚没款59.31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湖北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部署,全省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展开。

  截至2月9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9832人次,检查商超、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主体超1.6万个,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件2件,12315等公共服务平台受理和处理投诉举报34次,组织开展系统内业务培训54次,组织开展社会宣传活动148次。

  全省持续开展了“清底数、查隐患、纠违规”行动,了解掌握湖北省奥林匹克标志合法使用人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加强对奥林匹克标志合法使用人及涉奥林匹克标志商品生产加工商的行政指导及抽查检查,重点突出商超、农贸市场、旅游景点、健身房、运动场、公园广场等体育活动场所及辖区内赞助企业、持权转播商、特许生产商、特许经营商及其经营门店的排查检查,综合运用12315等公共服务平台,搜集排查违法违规线索,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涉奥侵权商品行为。

  (蔡莹 孙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