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海南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风来千帆竞 潮涌逐浪高

时间:2020-04-13 15:09 阅读:2529

风起南海,春到天涯。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冷时节,大海之南吹来了暖人的阵阵春风——“海南省5个贫困市县全部摘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7%”“出台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推动海南旅游业疫后重振和提质升级”“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初步投入实战化运行”“海南面向全球招聘2020年首批三万岗位人才”……

一个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擂响了海南前进的鼓点,也彰显了海南在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三个大考”中,进一步争创自贸港速度,正千方百计把时间抢回来、损失补回来、影响的工期夺回来。

坚决的态度和行动源自一种强烈的共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赋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决不能让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我们手上错失。

任重道远,行则将至。

两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和椰树精神,抢抓机遇、谋定后动、蹄疾步稳,在这道关乎国家战略全局的时代考题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深学笃行聚伟力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12个重要场合、重要时间节点的重要讲话中,就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其中,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4次提及海南,四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提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国际贸易规则加快重构的大背景下,海南这样前所未有的高规格、高频次“亮相”,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心和重视,有力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为海南砥砺向前指明了方向,鼓舞了斗志。

棋落一子,意在全局。

正如省委书记刘赐贵所强调,“海南自贸港建设不仅关系海南900多万人,更是关乎14亿中国人民、关乎国家全局的大事。”“4·13”以来,海南提高政治站位,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充分领会、准确把握海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前所未有的机遇,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航行在发展的激流中,如何把稳舵、劈波前行?

抓好学习、准确领会,是海南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第一粒扣子”。只有吃透中央精神、时刻对标对表,搞清楚“干成什么样”“怎么干”,才不会想着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不会想当然、不会走弯路、不会错失良机,才能始终确保正确方向。

深学才能笃行。省委举办全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这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一次干部集中培训。在辅导报告中,刘赐贵就进一步深刻认识、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与学员们重点交流了10个方面的认识,要求认真汲取海南三次“大起大落”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坚决防止空喊口号、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头脑发热,朝令夕改、决策摇摆,等待观望、无所作为,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等五种不良倾向。

“自贸港建设要开好局,就是要知道做什么,知道要干出什么成效,知道怎样才能干一件成一件!”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省委向全省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股大学习、大宣传、大行动的热潮在琼州大地持续不断涌动。

从省委全会、省委常委会会议,到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从机关团体、部队院校,到城镇乡村;从专题培训、领导干部周末学习专题讲座,到赴省外和境外考察取经、外出培训;从举行宣讲报告会、开展“万名党员进万村讲万场”活动,到设立“新时代琼崖传习所”、赠阅学习“口袋书”……海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覆盖全省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行动,作了深入持久的思想动员,凝聚了共识,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汇聚起磅礴力量。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省委对标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细化分解了350多项任务;相继召开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以全会这种地方党组织最高机构的名义审议通过系列重要文件,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对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谋定后动,干在实处。海南稳扎稳打,以急不得也慢不得的态度,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提上国家立法日程,制定《海南省反走私暂行条例》并于4月1日起实施,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以开展“百日大招商(项目)”“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百日大行动”等系列“百日”活动为抓手,解决突出问题,检验干部作风;着力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压茬推进七批次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学好用好“1+N”政策体系、努力发挥政策最大效应;加快制度创新、突出体现制度创新的全面全域、系统集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脱贫攻坚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派出8000多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沉到一线服务;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实行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全力保供稳价,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部署开展“政策落实年”,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椰树精神,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专题活动、“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激发起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关键时刻显担当,越是艰难越向前。

海南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迅速建立高效运转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坚持五级书记抓防控、抓统筹、抓自贸港建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三个大战”,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三个大考”,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为把因疫情失去的生产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海南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动复工复产,重大项目按下“快进键”——

省委成立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复工复产以及推进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专项工作组,抓好牵头协调;连续召开两场全面恢复加快推动经济建设座谈会,对经济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省政府及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八条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七条措施、支持海南旅游企业共渡难关六条措施、振兴旅游业三十条措施等,将温暖送到企业“心坎”上;省领导多次深入医院、企业、工地、市场等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学部署和“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下,目前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3月18日,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工程、南山港码头陆域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南繁生物实验室、深海科技城南山壹栈等17个项目在三亚开工,总投资161亿元。

同一天,海口高新区2020自贸港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两个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注射剂综合楼和康芝·海南(国际)医疗防护用品生产基地项目。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20亿元。

……

回顾过往,我省创造了10个月建成博鳌机场、南海博物馆,社管平台综合楼项目开工后“平均5天一层楼”等诸多发展奇迹,不断刷新着“海南速度”。当前,海南正用超常规举措争分夺秒补损失、提产能、赶进度,争创新的“自贸港速度”。

“一天当三天用”“人人争当实干家、不当评论家,争当实践者、不当观察员”,海南儿女将奋进的身姿印刻在为建设海南自贸港打牢坚实基础,营造良好氛围的火热画卷中。

改革开放添活力

2月16日上午,随着一声鸣笛声响起,来自卡塔尔的“劳拉号”滚装船,装载着430辆平行进口汽车顺利靠泊海口港码头。这是海口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首次以滚装船运输进口汽车;

3月28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宣布又取得重大体制机制突破:首个利用乐城真实世界数据医疗器械获批注册,允许患者将仅供自用、少量的口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带离先行区使用;

3月31日,“扬帆启航 ‘海’纳百川——海南省2020年首批面向全球招聘三万岗位人才”新闻发布会举行,面向全球集中开展公开招聘活动。

……

在自贸港建设步伐加快的当下,海南开放的故事讲不完。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海南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0.94%。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所强调,海南要坚持开放为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谁也不能违背的时代潮流。海南是岛屿型经济体,资源、市场两头在外,而且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偏低,如果开放做不好,就难有活力、动力和市场。而且,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标的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使命越高,对开放的要求越高。

阿联酋迪拜、新加坡、中国香港,都是当今世界最知名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去年2月,经中央批准,刘赐贵率团访问这三地,参加了43场政府会晤、调研座谈、经贸交流、侨务联谊等活动,大力宣介海南发展机遇和前景,深入分析学习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交流合作,受到三地政府、企业的一致欢迎,迅速达成一批合作意向。

1个月后,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及杰贝阿里自贸区高管考察团来到海南实地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这次不普通的出访透出的,是海南开放发展的独到思路:不把招商引资的重心全放在国内的存量上,而是加大全球招商力度,积极引进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实际、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和市场主体,形成资本增量,既为海南也为全国作贡献。

围绕“两个注重”(注重引进外资、注重引进国际人才),两年来,海南坚定不移落实开放为先战略,打造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举措一个接一个——

放宽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南升级版,创新设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实施琼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放宽临时入境驾驶许可……在外资市场准入等方面持续降低门槛,海南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由进出。

设立国际经济发展局、推出全球投资服务热线4008-413-413,设立国际企业服务法定机构,实施“百国千企”计划,启动“全球贸易之窗”项目……为促进招商引资,海南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优质、更贴身、更便捷的环境和服务。

博鳌亚洲论坛“美丽乡村会客厅”开门迎客,成功举办两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第十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为提高“世界能见度”,海南在一次次国际舞台展现开放新形象。

对重点园区下放43项权限,新增3个园区推广适用特别极简审批,《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施行……让“园区说了算”,海南努力把园区打造成自贸港核心政策的“孵化器”、做大流量的“量点”和突出实效的“亮点”。

一项项开放政策的落地实施,让海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世界关注的目光越聚越多,海南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步伐持续加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的海南迎来海内外各类人才纷纷踏岛,盛况空前。海南大力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4·13”以来全省重点用人单位共引进人才8.3万多人、同口径增长4.2倍,7700多名国际人才来琼工作、同口径增长52%。

“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开放的海南提出把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一起作为发展的“两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百日大招商(项目)活动等,推动最好的投资落地海南。截至目前,33家企业被认定为总部企业,2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入驻海南,其中包括德国欧绿保集团、中远海运(香港)、新加坡淡马锡集团、普洛斯集团等在行业中具有“头羊效应”的外资企业。

“四通八达走出去”,开放的海南构建起联通世界的“交通网”。海南加快民航机场建设,用好第三、四、五航权,加密、新开国际航线,全省执飞境外航线增至103条,通达境外62个城市,“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基本形成,正加快建设成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据统计,2019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905.9亿元,同比增长6.8%,是全国平均增速的2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服务进出口219.7亿元,增长20.3%,实现服务贸易顺差6.53亿元。柬埔寨驻海口总领事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在海南设立的首个领事机构。

这,是开放带来的发展活力;这,是开放带来的世界魅力。

如果说开放是海南发展的生命线,那么创新就是引领海南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海南来说,是在“洼地”上,而不是在“平地”上、“山坡”上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激发制度创新的无穷威力,才能有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完成重大历史使命。

对外开放,引资引智;内部改革,挖潜增效。

两年来,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努力当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省级党政机构改革率先基本完成;

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5%以上。先后实施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18个先导性项目;

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启动市县“一枚公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实施商事登记“全省通办”,推行极简审批,在一些园区实行“一园一策”。“六个试行”极简审批做法被国务院列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

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先后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项措施和29项措施。省国际经济发展局、省大数据管理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等法定机构成立运行;

着眼于“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的基本要求,构建一体化大数据社会治理体系,消除“信息孤岛”,打通数据“蜂窝煤”,实现政务系统和数据100%共享,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全省全域一体化的大网络、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的信息化体系架构;

特别是在推进改革中,海南及时总结梳理各领域的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先后发布六批共71项制度创新案例,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制度创新效果好不好,既要从宏观处看“水”,也要在微观处看“鱼”。

2019年,海南新增市场主体24.44万户,同比增长70.82%,平均日增670户,跑出了自贸港建设“加速度”。

感受最直观的是政府服务企业的效率。企业开办时间在海南被压缩至3个工作日,优于美、英、韩等国家,市场主体可以“一照一码走天下”,企业登记“一次也不用跑”。今年4月7日,投资者胡天攀在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仅用了23分钟,就注册了一家个体民宿酒店,“真心为海南速度点赞!”

变化最明显的当属经济外向度指标。继2018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实现翻番后,2019年海南利用外资又取得新突破,实际使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实现连续两年翻番。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为进一步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今年3月,海南省委、省政府面向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正式启动第一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毫无疑问,这一新奖项,再次释放出海南鼓励改革、激励创新的鲜明导向和强烈信号。

高质量发展强动力

“质量优先、快字当头”,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的海南,吹响了“争创自贸港速度”的号角。

在3月23日、24日省委连续召开的两场分别以“投资、招商、消费”和“农业、工业”为主题的全面恢复加快推动经济建设座谈会上,刘赐贵明确强调,用超常规的举措千方百计把时间抢回来、损失补回来、影响的工期夺回来。

产业发展全面拉开疫后重振大幕。

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继出台《海南省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2020-2021年)》后,4月6日,我省又印发《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明确提出构建以“四大主导、八大特色”为主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重大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海南已经正式敲定2020年省重点项目,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37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7亿元。

细细梳理,这些项目类别涵盖三大主导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5大类。其中,“五网”基础设施和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年度投资体量最大,势必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再次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建设自贸港,产业是“根”之所在。在“4·13”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南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两年来,海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破除“房地产依赖”,首当其冲,也是重中之重。海南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6年,海南实行了“两个暂停”政策。2017年对中部12个市县取消了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其中五指山等4个市县,商品房只供应本市县的居民,不准向外销售。2018年,海南实行全域限购,今年3月海南再次推出新政,提出在全国率先实施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

“壮士断腕”下,靠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格局发生改变。据统计,海南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17年46.0%降至2018年35.5%,到2019年24.8%,实现连续两年降低。

旧的动能调下去,海南积极谋划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产业发展文章,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和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五大平台”,做优做强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海洋等12个重点产业,海南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抓投资——

海南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通过“百日大招商”等靶向招商引资活动,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海南,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入驻,项目落地率和含金量明显提高。2018年,海南新增市场主体14.4万户、增长15.5%,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24.44万户、增长70.8%。

抓消费——

聚焦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我省出台《海南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从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优化促进居民消费配套保障、加强宣传推介和信息引导等六大方面26条具体任务开展实施,积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引导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离岛免税购物是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目前已实现“空、海、铁”全覆盖,总投资逾百亿元的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正加快建设。2019年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1819.9万件、销售金额134.9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去年10月起启动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年活动,正不断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

抓项目——

依托“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等,海南推动七批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累计开工项目793个、总投资4352亿元,累计签约项目393个,为全省投资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海南宁缺毋滥,坚决拒绝“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省委明确几条红线坚决不能踩:一是坚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实现资源效益配置的最大化;二是坚决不搞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GDP和税收再高,也坚决不上;三是坚决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盲目攀比,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抓园区——

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三大主导产业,海南规划建设海口江东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区、崖州湾科技城等三大类20个重点园区。到2019年底,我省园区共落户各类企业近2万家,以不到全省1%的土地面积贡献税收420.5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33.9%。

抓补短板——

海南持续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特别是“五网”基础设施实现了提质升级。“双两千万级”机场执飞自贸区自贸港“航班”,既飞出“加速度”,又飞出“高水平”。海文大桥、文琼高速、万洋高速建成通车,“田”字型高速路网全面贯通。国内首条利用高速铁路开通的市域列车在海口投入运营。新基建方面,2020年全省将力争完成35亿元光网投资,加快5G网络建设和应用,建设“智慧海南”。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事实证明,新发展理念一旦与发展沃土紧密结合,便会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两年后的今天,海南经济社会呈现走势向好、结构趋优、动能转强、效益提升、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幅以“新发展理念”为底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在海南徐徐铺展。

从总体看,海南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房屋销售下降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未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业、地方财政收入都保持了较快增长。2019年,海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高于经济增速。

从结构看,海南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到2019年底,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0.1:20.6:59.3,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5%左右。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非房地产投资占比58.4%,提高6.9个百分点。新设外资企业数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超过100%。

从质量看,海南的创新驱动力逐步提升。十二个重点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67.3%,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其中,旅游业进一步提质增效,2019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11%;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营业收入约8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实现增加值262.1亿元,同比增长4.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8.6%,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44.2%和34.4%。

从长远看,海南千亿级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建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全力把石化产业打造成为海南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全省互联网企业超过2万家,阿里、腾讯、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海南省互联网产业正迈向“千亿级”明星产业;

紧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契机,积极培育丰富多彩的旅游消费新业态,多举措加快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不断提档升级,根据《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