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又是“妃子”含笑时
阳春三月,天涯飞花,姹紫嫣红,荔枝将熟,“妃子”含笑,好一派丰收景象。
“要想做好扶贫工作,就得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是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潭文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丁光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19年2月,时任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秀英分局食品科主任科员的丁光听闻组织在选派人员下乡扶贫,他第一时间主动向组织请缨下乡扶贫,将八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爱人,拿着行李就住进了潭文村,从此开始了第一书记之路,他始终把扶贫工作与关心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民办实事,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海南省脱贫光荣户”梁冬梅说起丁光同志,总是充满着感激。
笔者见到丁光时,他正汗流不止地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中交心交谈、倾听民声,了解村情民意,谋划产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走进了龙湾庄园,走进了“海南省脱贫光荣户”梁冬梅的荔枝园。
人勤春早,梁冬梅正在荔枝园喷施药剂,防治病虫,保花保果。她管理21亩荔枝,种植的品种是“妃子笑”,估计今年可收入30万元。我们聊“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聊起“妃子楼”小别墅,梁冬梅如数家珍,侃侃面谈,口口声声感谢党,感谢乡村振兴工作队对她的帮扶……

梁冬梅,今年54岁,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1990年,梁冬梅嫁给新坡村的王代寿,两口子满怀生活愿望,辛勤劳作,希望过上小康日子。可是,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到来,加上丈夫突然患病,家庭遭贫穷重袭击。
梁冬梅是一个母亲,母亲的神圣使她责无旁贷,生儿育女,培养成才,是她的责任。早在2010年,一个八口之家,丈夫生病,女儿幼小上学,儿子呦呦待哺,她含辛茹苦,就指望着2窝母猪卖钱,就靠着种田种稻种番薯饱肚子,没钱买肥料,内心十分煎熬。
丈夫病倒,查出癌症,住院治疗,药费昂贵。花光了所有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还欠下医药费23万元,最后丈夫还是含着眼泪,无奈地抛弃7个年幼的子女,撒手而去。那一年,背着沉重债务,丈夫走了,孩子还未大,生活要继续,重担全压在梁冬梅身上。
因病致贫,梁冬梅擦干眼泪,起早摸黑,下地耕作,照顾小儿子。那一年,梁冬梅饲养十几只鸡,耕种4亩薄田,缺粮少食,生活拮据。尽管一天打上三份工,累死累活,全家年收入仍然不足1000元。怎么脱贫致富,怎么支持孩子上学读书?梁冬梅束手无策。
看母亲辛苦,女儿于心不忍,为母亲分忧。大女儿二女儿牺牲自我,狠心放下书包。梁冬梅很伤心,她的愿望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决不让孩子辍学。小女儿争气,三女儿勤奋刻苦,当上了医生。四女儿五女儿均毕业于大专院校,小儿子还在读旅游职业学院。

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海南扶贫全面铺开。这一年,经村党支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入户走访调查,梁冬梅被识别为“贫困户”,被列入帮扶家庭。乡村振兴工作队遍访村民了解,梁冬梅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她是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让她脱贫致富,必须从发展产业方面入手对她扶持。原先,通过调整,梁冬梅自家种了8亩荔枝,党支部书记杨世新通过协调,帮助她再承包13亩,就有了相对成规模的21亩园地。第一书记丁光跑上跑下,又是帮忙贷款的,又是协调的,协调帮扶单位购买肥料。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梁冬梅依靠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有了园地,必须有技术,梁冬梅虽然勤劳,但没有技术,第一书记联系了农村农业局,请来了技术员,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她。技术员杨世民赞扬说:“梁冬梅勤劳好学,为了把荔枝种好,她狠下苦功夫,不耻下问,对技术问题,一定要弄清楚不可才心甘情愿。”
新坡村民杨朝通与梁冬梅是邻居,他们和睦相处,杨朝通对梁冬梅评价:“她善良热情,勤劳有志气,懂得感恩。”驻村工作队赞赏梁冬梅:“她从不提过分要求,常常是帮扶单位主动为她购买生产资料,她也不多拿,容易满足。哪怕再苦,不到万不得已,她不请求帮忙。”
2016年,政府帮扶梁冬梅化肥50包,猪苗19头,鸡苗50只,组织化帮扶1.2万元,发放扶学资金3.25万元,发放危房补助款7万元,帮助申请小额信贷1万元。同时,还落实各项医疗帮扶政策,开展学业技术培训,组织志愿者帮助采摘荔枝等,给予切实帮扶。
在政府的帮扶下,梁冬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荔枝21亩745株,种植槟榔110株,石榴300株,实现脱贫。
2019年,风和日暖,745株荔枝喜获丰收,单此项就收入27万元,还清了欠款。考虑到荔枝生长前景良好,各项收入稳定,梁冬梅把原先平房改建为二层的小别墅,被称为“妃子楼”,成了龙湾庄园的“农家妃子”。在政府帮扶下,梁冬梅勤劳致富,生活幸福。

徘徊龙湾庄,荔枝生势蓬勃,青翠油绿。“妃子笑”刚刚生长,便拼力舒展枝叶,拓宽生存空间,长得格外扎实,仿佛急不及待报答大地的恩情。梁冬梅感恩精准扶贫,感谢党和政府帮扶使她脱贫致富,所以在“妃子楼”注目的地方挂上“海南省脱贫光荣户”牌子。
2020年,海南省召开脱贫攻坚大比武,表彰优胜乡镇及省级脱贫光荣户。梁冬梅作为脱贫致富的典型,被选中出席会议,受到表彰。当村支书杨世新把这个大好消息告诉梁冬梅时,她笑着推辞,说“荣誉是大家的,是党和政府扶持的结果,不是我自己奋斗得来的。”
在脱贫攻坚表彰会上交流,梁冬梅说:“我哪有什么经验,没有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没有党支部和驻村工作的支持,我不可能在龙湾庄园种植,不可能有荔枝出售;没有技术员杨世民传授喷施药剂,防治病虫,保花保果的管理技术,我的荔枝就难以保证收获”。
梁冬梅接着说:“支部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亲自上门,对口扶贫,给我化肥,给我种苗,给我猪苗,给我鸡苗,给我鼓励,那么多的人帮助我,关心我,支持我,怎么能别人的功劳归到我一个人的身上。”梁冬梅像土地一样朴实,口口声声感恩,就是没有说到自己。
2020年,中国摄协“送欢乐下基层”,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海口,摄影家颜劲松按下了历史镜头:梁冬梅身披“2020年海南省脱贫光荣户”的红色绸带,与儿子在“妃子楼”前合影。那“妃子楼”装饰大方,简单流畅,显得十分洋气,俨然大家气象。
进入楼里,简洁朴素,整洁素雅,正厅里摆着几张椅子,还堆放着几包稻谷。梁冬梅饲养100多只蛋鸡,是喂稻谷的走土鸡,梁冬梅捡蛋卖钱。难怪看到园里有母鸡觅食,偶尔看到地上有鸡蛋。听说,梁冬梅的鸡蛋每个卖价2元钱,而且不用费心是人家上门收购。
也许,梁冬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脱贫致富经验,那就是依靠政策,依托土地,任劳任怨,辛勤劳作,见缝插针,种植特色农产品,经营特色饲养产业,把它做得别致。
天道酬劝,“妃子”含笑,大地给了梁冬梅最实惠最丰盛的报偿。即将成熟的“妃子笑”缀满枝头,硕果累累,一枝一枝低弯着腰。也许,这就是“农家妃子”最美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