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喝个奶茶都被坑?定安市监提示您……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在某知名饮料店选购饮品时,发现饮品中冰块含量占到饮品总量的2/3,冰块含量过多导致饮用体验感变差。也有的消费者反映,部分饮品在手机点单页面的温度选项只有“冰”,有些饮料店甚至拒绝消费者提出的“去冰”饮品需求。
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在此倡议广大餐饮经营者:
1、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只要是与正确的判断、选择、使用等有直接关联的情况与信息,消费者都有权知悉,经营者都应该提供。消费者购买饮品时,餐饮经营者应主动询问消费者是否需要加冰及加多少冰。若饮品存在确实无法去冰或饮品为特定的冰与配料结合等情况,餐饮经营者应在点单页面明确标注或在点单时提示消费者注意。
2、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只有按照个人意愿决定是否消费、消费什么、以什么方式消费,其消费需求才能真正得到满足。餐饮经营者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多冰”“正常冰”“少冰”“去冰”或通过备注方式调整加冰数量等个性化选项,供消费者自主选择,也可以将饮品和冰分开,由消费者自主决定是否加冰及加多少冰。
3、尊重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落实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要求从事交易活动的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心怀责任担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经营理念,保障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消费者购买饮料时,默认购买的是饮料而不是冰。餐饮经营者可以在点餐台、广告单及食物图片等显眼处明示顾客有要求饮品不加冰的权利。若消费者对加冰容量提出质疑时,餐饮经营者应予以及时、正面的答复。
对此,网友表示赞同和支持
“少冰特别人性化”
“希望真的可以让他们改进”
▲截图来自:微博
珍珠奶茶、果茶、果汁等都属于现制饮料。现制饮料通常是指在餐饮或相关场所,通过现榨、现磨、现调等方式,现场制做的茶饮(如珍珠奶茶、果奶等)、果汁、咖啡、植物饮料等。由于现制饮料是在消费者点单(现场或通过外卖平台)后加工制作,可以根据消费者需要适当调整原料、口味和出品温度(常温、冰或热)等,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现制饮料是消暑利器
但是应该如何“正确”喝冷饮呢?
一起往下看
科学饮用
注意饮用时限
现制饮料最好要现制现饮,从制作到饮用不超过2个小时,建议不要把现制饮料存放在冰箱内隔夜饮用。若饮料风味、外观口感等异常时,应立刻停止饮用。
注意饮料成分
现制饮料添加珍珠、芋圆等辅料时,要慢饮浅吸,避免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小朋友要在大人的看护下安全饮用。过敏人群要注意产品是否含有致敏原,可提前向门店询问确认。
注意饮用方式
饮用冰饮或冷饮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或消耗大量体力后,以免引起身体不适。饮用热饮时注意温度,避免烫口。血糖高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此外,现制饮料不要过量饮用,更不要以喝饮料代替喝水。
合理选购
选择正规渠道
建议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卫生良好,食材摆放、贮存、操作过程规范的场所。在线点单时,建议选择正规电商平台。
关注食材和包装材料卫生
可以查看杯身、杯盖等包装材料的存放区域是否卫生,是否有霉点等异常现象。特别是选购“竹筒奶茶”时,要注意观察竹筒是否直接接触饮料,尽量选择竹筒中套有塑料杯,饮用时不会接触到竹筒的产品。
注意留存小票等
保留好购物小票、杯贴等含有产品、门店信息的凭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用于维权。
现制饮料再好也不要贪嘴哦
定安市场监管部门也将加大
对饮品店的日常检查力度
督促商家们守法经营
严格规范食品安全操作
守护大家“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