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规模养猪,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同时受猪肉上涨行情的诱导,许多没有规模养殖经验的农户纷纷兴建猪舍、猪场,加入中小规模养殖队伍,但不少人还没有起步就摔倒了。特别是经历了非洲猪瘟后,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一波生猪养殖热潮正在乡村掀起。
去年秋冬,国务院办公厅和有关部委密集发文,鼓励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加快恢复因非洲猪瘟等影响大幅减损的生猪产能。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同时受猪肉上涨行情的诱导,许多没有规模养殖经验的农户纷纷扩建、兴建猪舍猪场,加入中小规模养殖大军队伍。但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不少人还没有起步就摔倒了,有的在建设过程中埋下了生物安全隐患。
农户进入规模养殖之前,如何做到理性决策、稳健起步?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涉及环保和用地,该走的程序还得走
前不久,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一家农户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建了一个小猪舍,还未投产就被人举报。经过实地查看和测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猪场离河道太近,不符合环保要求,还占用了永久基本农田,违反了耕地使用政策,责令其自行拆除,恢复耕地原有用途。
这家农户的女婿介绍,岳父母在家务农,每年要养十多头猪,补贴家用。去年秋冬以来,他们听说国家鼓励生猪养殖,便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没有向村组织和镇政府报备,就把猪舍建了起来。“老人不了解相关政策的详细内容,以为国家鼓励养猪,自己打不打招呼,政府都会支持。”这名男士说,建猪场花了七八万元,如今要拆除,一家人后悔不已。
记者了解到,像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这户人家一样,去年冬天以来,有些农户在未向当地政府报备的情况下,就擅自把猪舍、猪场建了起来,结果因违反了相关法规而被政府责令拆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三农问题研究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是农户只知道政策大方向,不了解政策细则,按程序办事的意识也比较淡薄,违反了相关法规还不自知。
“去年9月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调整了相关政策,以纠正过去一些地方对耕地使用要求过高、环保整治过头、相关审批手续烦琐等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耕地可以随便占用、环保要求可以随意降低。”这位专家说。
记者查询发现,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9月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要求,除六大禁养区域外,不得超范围划定禁养区,各地对超范围划定的禁养区必须进行调整。生态环境部办公厅随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生猪养殖环评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继续推进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无需办理环评审批。
“一些地方对超范围划定的禁养区进行了调整,但对生态环保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各地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和限养区域并没有取消,对这些,有些老百姓可能不太清楚。”这位专家说,农户搞规模养殖,一定要到当地生态环保部门咨询,了解哪里可以养殖哪里不能养殖,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确定养猪场的位置。“此外,虽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项目无需办理环评审批,但要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环保主体责任比以前要求更高了。”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生猪养殖,耕地使用新政策确实比以前有所“宽松”,比如,养殖用地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使用一般耕地,但“底线”并没有变,相应程序也没有全部取消:“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设施农业用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者向乡镇政府备案,经营者需要用地,须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一致并签订用地协议(《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专家表示,涉及生态环保和耕地使用的政策法规,内容多而且比较复杂,普通农户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政府部门要多做这方面的宣传解读工作,有意愿的农户更要主动向有关部门咨询,寻求行家或专业人士的指导。“有的农户因为怕村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为难自己,所以想来个先斩后奏。其实,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不要嫌麻烦。毕竟,对普通农户来说,建一个猪舍或猪场的投资不是一个小数目。”
防控非洲猪瘟,建场之前应有对策
近日,江苏省东台市一家农户的养猪大棚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家人都盼着早日投产,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能赚上一笔钱。可是,随着网友们质疑声音的增多,他们心里越来越没有底了。
从这家农户的一名成员拍摄的视频看,他们家的养猪大棚与常见的家禽养殖大棚无异,矮墙由砖头砌成,四面和顶部由塑料布和毛毡蒙盖,位置离居民区不太远,而且紧挨村道,没有围墙,也没有缓冲带。
“你家的大棚在‘小非’面前会不堪一击。”“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把猪场建在这样的地方。”一些网友给他留言指出,他家的养猪大棚存在太多隐患:村道上车来人往,难免不会遗留病菌病毒;大棚材质比较脆弱,老鼠容易咬破侵入,猪场很难实施封闭管理,外人和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可能带入病菌、病毒,“普通病菌还好对付,一旦染上了非洲猪瘟,麻烦就大了。”
据介绍,这家农户以前是散养户,每年出栏几十头生猪,去年顺风顺水,收益可观。国家鼓励生猪养殖的政策发布后不久,他们就与村组织协商,获得了一块养殖设施用地,随后就搭起了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养猪大棚,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现在他们虽然意识到了大棚的缺陷,但由于前期建设投入了数万元,已经骑虎难下了。
记者了解到,像东台市这户人家一样,许多农户以前从事家庭养殖,防控生猪疫病的意识不强,在选择新猪场地址和养殖模式的时候比较轻率,此外,有些农户限于资金不足、土地资源少等客观因素,退而求其次,降低了防控标准。
一位资深兽医说,面对非洲猪瘟等疫病,传统的养殖模式和疾病防控措施,暴露了许多致命的缺陷,因而必须把生物安全提到更重要的位置。“猪场建设是第一步,不仅要尽可能地建在偏僻的地方,而且设计要科学,猪舍最好是全封闭结构。有些农户把猪舍建在公路边,采用简易养殖大棚,没有独立、封闭的猪场,会给将来的生物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今年,非洲猪瘟发生的强度、造成的损失都有明显下降,但由于以往的污染面较大,加上相关调运活动的增加,疫情发生的风险有可能增加。因此,专家建议,有意扩养的农户要树立全新的生物安全意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客观条件,按照能够防控非洲猪瘟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地理位置,把猪场或猪舍建好,堵塞安全漏洞,“更重要的是生猪养殖过程的管理,养殖户一定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虚心请教专家、行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严防死守,把生猪易感病菌病毒特别是非洲猪瘟病毒拒之于门外。”(记者 史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