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等4项食养指南出台 让传统食养更为科学易懂可操作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近日,国家卫健委组织编制了《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该4项食养指南旨在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提升膳食指导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高脂血症:
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近30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在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食谱根据“辨证施膳”原则,将高脂血症总结为痰浊内阻型、痰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盛型6种中医证型,并给出了不同证型对应的食谱示例。其中,经验茶饮和食养方提供了主要材料、制作方法等信息。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高脂血症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包括: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调控脂肪,少油烹饪;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少盐控糖,戒烟限酒;因人制宜,辨证施膳;因时制宜,分季调理;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具体来说,《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建议,成人高脂血症人群要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应重点关注脂肪摄入,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20%—25%,每日烹调油摄入不超过25克,避免动物油等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多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每日饮食应包含25—40克膳食纤维(其中7—13克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宜选择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适当摄入动物蛋白,包括瘦肉、去皮禽肉、鱼虾类和蛋类,而奶类宜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避免过度加工食品,烹饪方法可选择蒸、煮、汆、拌等方式,注意清淡饮食,少盐少糖。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和食养方案。
高血压:
减钠增钾,饮食清淡
《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59.2%。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2.45亿。高血压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过量饮酒等。与膳食密切相关的超重和肥胖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关系更为密切。膳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对血压改善极为重要。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5条原则和建议,包括:减钠增钾,饮食清淡;合理膳食,科学食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监测血压,自我管理。具体来说,成人高血压患者在膳食上应注意食物选择全面、均衡、多样;减少食盐、含钠调味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的摄入;主食增加全谷物和薯类摄入,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1/4—1/2;动物性食物可选择鱼虾类、禽类、瘦肉等,每天摄入奶类300—500克;限制富含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不饮或限制饮酒,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作烹调油,推荐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交替使用。
成人高血压患者在参考《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食谱示例时还需注意以下6点:一是调整食量,量体裁衣。根据成人高血压患者所在地区和季节,选择相应的食谱示例,结合高血压证型,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具体特点,相应调整食物量。二是同类互换,享受美食。根据常见食物互换表互换同类食物,尤其是因地制宜,注重当地食材种类的选择,兼顾各地饮食文化和患者口味特点,让食物种类更加丰富。鼓励烹饪方式和呈现方式多元化。三是少盐少油,循序渐进。根据《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提供的盐和油推荐量制作食物,循序渐进,逐步降低盐和油的摄入量,培养清淡口味。四是少量多餐,提倡分餐。合理分配各餐次能量,做到个性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提倡分餐。五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既要注重吃,也要注重动,保持健康体重。在养成合理膳食习惯的同时,结合适度运动,使能量摄入与消耗趋于平衡。六是养成习惯,贵在坚持。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
开展营养教育,营造健康食物环境
生长迟缓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身高标准参照值,反映了长期膳食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一种类型。根据《报告》,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4.8%,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约为城市的2—3倍。生长迟缓影响儿童青少年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出现体能下降、学习表现不佳等,严重时容易导致罹患腹泻、肺炎等疾病,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还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身高,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降低劳动生产能力。因此,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饮食行为或家长喂养不当,可导致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长期食欲不振、厌食、饮食积滞、节食等,造成脾胃运化失调,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包括:食物多样,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人因地因时食养,调理脾胃;合理烹调,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开展营养教育,营造健康食物环境;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关注睡眠和心理健康;定期监测体格发育,强化膳食评估和指导。具体来说,生长迟缓的儿童青少年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充足。每餐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每天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尤其应重视选择高营养素密度食物。鱼虾类食物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密度较高;深绿色叶菜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密度较高;蛋黄是多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磷、铁、胆碱等,也是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之一。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
糖尿病:
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于糖尿病前期和某些病程短、胰岛功能尚可、合并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膳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可帮助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对于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使用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也有助于实现血糖达标,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支出。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包括: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具体来说,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油盐糖的摄入。要注意主食定量,主食中全谷物、粗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低GI食物应占1/3以上,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粗杂粮的比例。合并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合并肌肉衰减、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膳食能量及蛋白质的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决定是否加餐及加餐时间,可选择营养丰富并且低GI的食物,例如非淀粉类坚果、无糖牛奶和奶制品以及低GI的水果蔬菜。建议以培养清淡口味为目标,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克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克,不推荐任何形式的饮酒。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韩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