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
联系我们
通过合理饮食干预儿童营养不良
本报记者 吴雪琴 通讯员 黄芳铭
“营养不良”指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特征为体重不增、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有全身各组织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及新陈代谢失常和多种营养素的缺乏。近20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情况有所改善,但儿童营养不良仍然是影响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绿绿介绍,儿童营养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先天不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喂养不当:乳类不足、低能量、低蛋白饮食;不良饮食行为:挑食、偏食、厌食等;疾病因素:牛奶蛋白过敏、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反复感染、心肝肾损害。
营养不足的危害有哪些?杨绿绿表示,营养不足会影响体格发育,出现消瘦、身高、体重不达标、皮下脂肪少、肌肉无力、生长发育迟缓;影响行为认知,可导致认知功能降低、精神心理发育迟缓、注意力下降、精神状态差、活动耐力下降;影响机体免疫,抵抗力差、易感染及患其他疾病;影响机体自主恢复能力,伤口愈合不良、术后恢复不佳;增加成年时期患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患儿生长发育不良的程度越轻,预后越好,因此,儿童营养不良须尽早干预。杨绿绿表示,体格指标(身高、体重)测量是生长发育不良最直观、最简易的评估方法。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异常,如评估提示营养状况低下,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给予适当的营养干预。首先要去除病因,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消化道畸形、解决牛奶蛋白过敏问题,治疗腹泻、贫血及其他消耗性疾病;同时要进行环境和个人卫生治理,从源头上制止由于摄入不洁食物和水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此外,还要积极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
杨绿绿提出以下几项饮食方面的具体干预措施:矫正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进餐时间规律,在餐桌上进餐,不到处走动,不边吃边玩,不暴饮暴食;家长要掌握营养知识,合理喂养,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随着年龄增大给予易于消化而具有营养的食品。均衡的饮食结构,荤素搭配合理。轻度营养不良要补充营养,增加膳食营养摄入量,确保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全面足量摄入。中、重度营养不良,在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时,应遵循由少增多、循序渐进的原则。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因其营养需求较高,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易消化的营养类产品。应重视体育锻炼,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杨绿绿,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儿童遗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临床遗传学组委员,福建省内分泌学会性腺学组委员,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泉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会委员,泉州市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