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
联系我们
盖碗,喝茶的讲究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盖碗又称“三才碗”,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道理。
盖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盖碗的发明还有一则传闻。唐代宗宝应年间,有一姓崔的官员,爱好饮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聪颖异常。因茶盏注入茶汤后,饮茶时很烫手,殊感不便,其女便取一小碟垫托在盏下。但刚要喝时,杯子却滑动倾倒,遂又用腊在碟中做成一茶盏底大小的圆环,用以固定茶盏,这样饮茶时,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致烫手。后来又让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称为“盏托”。此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
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用杯、壶泡茶的不足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盖碗的选择、使用技巧
在选盖碗时,碗沿外撇的盖碗,注水的最高限离盖碗边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边缘不易烫手。
茶叶投置到盖碗后,注水时只要盖过茶叶即可。有人注水时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易烫,另外,水太多,泡出的茶淡。
倒茶时,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
另外,盖碗的使用还有一些“暗号”,根据盖碗摆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蕴藏着一些特殊的意思。
在茶盖上放东西,表示客人离开一小会儿,稍后会返回继续喝茶,暗示茶老板不要把盖碗收走。
茶盖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后就会主动上来添加。这个方式很含蓄的请求小二添水,不过此方法一般只能添两次。
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这种放置方式通常是熟人之间,含蓄表达想要赊账。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场,自己钱没带够,这样可以暗示老板下次再补,避免尴尬。
茶盖朝外斜靠茶托,这个放置方式在过去用来暗示帮会之间的求助,若外地帮会之人遇到难处,欲在本地寻求帮助,便会如此摆放……茶馆小二看到此暗示,就会在茶馆寻找,介绍彼此认识。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这种放置意思告知茶馆老板,自己喝完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盖碗的使用顺序
洗杯又称白鹤沐浴,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落茶又称乌龙入宫,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投茶量一般为5—8克。
冲茶又称悬壶高冲,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刮沫又称春风拂面,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出汤又称玉液回公,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点茶又称韩信点兵或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看茶又称赏色闻香或喜闻幽香,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品茶又称品啜甘露或领悟岩韵,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意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若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