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临高举全县之力攻坚 步履铿锵奔小康

时间:2020-12-11 08:51 阅读:1116

临高举全县之力攻坚,2016年以来实现贫困人口10583户48775人脱贫退出、23个“十三五”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县脱贫“摘帽”
勠力同心战贫困 步履铿锵奔小康


在临高县波莲镇的种鸽养殖基地,饲养员给种鸽喂食。波莲镇引进海南赢庄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种鸽养殖基地,目前养殖种鸽超过1万对。方山 摄


临高深海网箱养殖渔业喜获丰收。(临高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临高县临城镇文新村,脱贫户王方妹正在喂鸡。近些年来,文新村通过发展养鸡、养猪、百香果种植和荷花田观光等产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袁才 摄

“每月有5500元的收入,还能方便照顾家庭。奔小康,我有信心!”12月9日,在位于临高县和舍镇铺仔村的跃锦蛋鸡养殖场,该村55岁的脱贫户王赛芳忙着给蛋鸡喂食。经过村委会推介,她于去年8月进入该蛋鸡养殖场务工,主要负责养殖蛋鸡以及清理养殖场等。蛋鸡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是铺仔村与海南鸣旺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目前已吸纳王赛芳等30多名贫困劳动力务工。

铺仔村是临高县23个“十三五”深度贫困村之一。在临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以及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的产业和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于2018年成功退出贫困村的行列。

临高是海南5个国定贫困县中纳入时间最晚、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县。多年来,临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紧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提升质量、稳定脱贫为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举全县之力攻坚。

过去5年,临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2016年以来,临高共实现贫困人口10583户48775人脱贫退出、23个“十三五”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生活环境全面改善。今年2月28日,该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由2019年的0.0003%降至零。

坚持高位推动 尽锐出战抓落实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高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全面加强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在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要全面压实‘市县抓落实、乡镇扑下身子’,细化各项责任,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战斗体系,将包点县领导、包点镇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村民小组组长等各方面力量全部编入战斗队伍,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凝聚县、镇、村脱贫攻坚战斗合力。”临高县委书记文斌表示。

尽锐出战,全力攻坚。临高强化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建立“县领导包镇、机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机制,147家单位定点帮扶167个行政村(居),4722名镇、村、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等困难人口全覆盖。同时,设立镇脱贫攻坚大队11个、村中队176个、村小组小队756个,将各级干部全部编入战斗队伍,形成责任到位、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村里流转的900多亩土地,将种植毛豆,大概12月底前种完。用工高峰期时能吸纳100多人务工,将增加村民收入。”12月9日,临高县临城镇头星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志松说。今年4月,该村与一家本地种植公司开展合作,准备大力发展毛豆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巩固脱贫成效。

头星村是临高县“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村民以种植瓜菜、水稻以及外出务工为主,村里产业基础薄弱,2019年该村党支部因涉黑问题被列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9年2月,临高选派该县县委办总值班室主任王志松任头星村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在王志松的推动下,通过整顿转化,头星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今年深入开展“六星党支部”创建,促进产业发展,村里有了140亩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和900亩的毛豆种植项目。

选一人,强一村,活一片。根据各村实际需求,临高精准选派工作队,为各镇选聘67名扶贫专干,选派496名驻村工作队员,帮助基层落实好扶贫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同时,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创建“六星党支部”为抓手狠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挂点联系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制度,并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作用,选优配强村组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强化兜底保障 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们全家再也不用挤在透风漏雨的房子了,真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舍镇铺仔村脱贫户王亦兴说。

王亦兴一家6口人,母亲90多岁,妻子有智力障碍,3个小孩在上学,全家仅靠他一人干活支撑。2017年,在政府的帮扶下,王亦兴家的老房子进行危房改造。“电视、沙发等家具,都是帮扶干部掏钱买的。”他说,现在除了享受低保、扶贫产业分红,他还当上了公益保洁员,加上自己养猪,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临高不断织牢织密安全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保障大网”,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确保群众安居乐业。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贫困群众危房改造9941户,实现应修尽修、应改尽改,全面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问题。

在教育方面,临高建立从幼儿园到职业教育全覆盖的教育扶贫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今年共发放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供养贫困学生特惠性补助17199人次,发放资助金1927.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高职“雨露计划”助学金资助学生4526人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792.05万元;低保、特困家庭“中职教育生活补助”助学金资助学生574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00.45万元;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

“多亏了教育帮扶,家里的小孩们才能顺利上学。”临城镇抱瑞村脱贫户王利琴说,2015年,她家因学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教育帮扶政策的保障下,她家脱了贫,小孩们均正常上学,大女儿在衡阳师范学院读本科,小儿子在临高第三中学上初二。

在医疗方面,临高为该县贫困群众代缴新农合、大病商业补充保险,筑牢医疗保障“五道防线”,农村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40种慢性病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80%以上,农村特困群众医疗费用100%报销,确保贫困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目前,该县167个行政村(居)已全部实现标准化医疗机构覆盖。

“以前,喝的水都是井水,不仅不方便还不安全。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安全的水。”和舍镇铺仔村脱贫户王照才说。

从“饮水难”到“喝好水”。近年来,临高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体系。今年,临高投入3049万元开工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1宗,并组织专业水务管理机构对该县213个安全饮水工程和613个点位水质进行全覆盖排查检测,确保贫困人口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水。

发力产业扶贫 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

今年9月,临高皇桐镇美香村成立热带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按6:2:2的比例由村集体、贫困户、龙头企业注资,投入720多万元发展凤梨种植产业,计划种植600亩的凤梨,并由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种植凤梨18个月后就有收成,目前已种植了260多亩。”美香村党支部书记林昌平说,凤梨市场价为每斤3元,以亩产5200斤计算,每亩凤梨产值为1.56万元,与种植水稻等作物相比,经济效益更高。“全村已有49户贫困户入股这个项目,他们不仅可以获得分红,还可以来合作社务工,实现双重收益。”他说,海南天地人公司负责提供技术,并将凤梨纳入品牌销售渠道,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同时,由农业保险公司保价,承保最低收益。

临高县扶贫办副主任吕蒜女表示,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在巩固49个全县规模扶贫产业基地基础上,今年临高积极探索“合作社+”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皇桐镇等10个镇实施18个“合作社+”产业扶贫项目,以凤梨种植、生猪养殖和花卉种植为主,以合作社为主体,集贫困户、村集体、龙头企业、金融和生产基地于一体,整合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农民自筹资金、农村土地经营权等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解决产业扶贫项目带贫益贫联结机制问题。

近年来,临高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帮扶力度,不断拓宽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新路子。2016年以来,临高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04亿元。2020年,该县安排产业扶贫资金2.1亿元,其中1.22亿元用于贫困户自主发展,并将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从去年的每人800元提高至1600元,确保贫困群众有充足的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再生产,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

同时,临高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拉动、合作社牵动、贫困户联动的思路,探索“三位一体”“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海丰深水网箱养殖、天地人热带水果种植、兴国凤梨释迦等规模化扶贫产业基地,“深水网箱养殖项目”成为全省带贫人口最多的扶贫项目。

为积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今年,该县投入3534万元,大力发展农旅产业项目,充分挖掘本地滨海旅游及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出东英“观海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进行积极探索。

坚持志智双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脱贫致富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12月9日,临高东英镇兰刘村脱贫户唐慧玲说,她家今年评上了省级脱贫光荣户。

唐慧玲家有5口人,丈夫麦建基当建筑工人,而她主要在家照看3个上学的孩子,在小孩去上学的时候,她会在村周边的种植基地干农活以及管理自家的农田。“只要自强不息,摒弃‘等靠要’思想,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唐慧玲坚信,生活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其实,早些时候唐慧玲也常赋闲在家。2017年以来,兰刘村设立了“道德红黑榜”,以“六治”活动、“道德红黑榜”为抓手,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村里每两周开展一次‘六治’专项活动,以及评选一次“道德红黑榜”。“针对上红榜的贫困户,我们会给予奖励,而上黑榜的贫困户,我们会入户做思想工作。”兰刘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江丽说,如今经过整治,村里贫困户的思想变得积极主动,今年村里有2户获评县级脱贫光荣户、2户获评省级脱贫光荣户。

扶贫先扶志。针对困难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临高制定《关于开展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方案》等,将“懒散、酗酒、私彩、浪费、不孝、脏乱”等突出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内容,各镇、各帮扶单位积极行动,建立道德评议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治理”双管齐下,深化扶志工作。同时,深入挖掘脱贫典型,通过评选“脱贫之星”“脱贫致富之星”,以贫困群众身边的典型带动引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扶贫必扶智。近年来,临高大力推进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管理工作,完善夜校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点组织工作到位;积极回应“961017”脱贫致富热线、“12317”信访热线工单,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引导教育贫困群众改变陈规陋习。

临高坚持把加强扶志扶智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着力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还采用广播、电视、微信、宣传册、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以及木偶戏、渔歌哩哩美等特色载体,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全覆盖的扶贫宣传格局。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唐慧玲说。

临高打造花卉产业观光园,已带动200多人就业

农旅融合发展

农户持续增收

近日,在位于临高县波莲镇“文石坡”的临高花卉产业观光园,波莲镇武来村脱贫户王赛伟正为三角梅打药,去年4月以来,王赛伟在该产业观光园工作,主要负责三角梅育苗、打药、除草以及修剪枝叶等,每月有3000元收入。

据了解,在临高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海南雅新园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开始建设临高花卉产业观光园。该花卉产业观光园占地近800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其中有1200万元是波莲镇的扶贫资金,公司每年向镇里付10%收益金。

该花卉产业观光园分为三角梅种植区、奇楠沉香种植区、叶子种植区、旅游观光区以及科普区等,配套建设休息区、餐饮区和销售区等,计划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接待、花卉、苗木生产、交易、展销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园。

“到目前为止,已种植4.5万株三角梅,有金边白、四季红、绿叶樱花、怡景等61个品种,还有1000多株铁艺三角梅。此外还有约6万株奇楠沉香和4000多株金椰、香水椰。”海南雅新园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临高花卉产业观光园园长陈志明介绍,目前正在组织人员继续种植花卉苗木,以及修建园区大门及园内旅游观光道路、花卉苗木育苗大棚等。

“今年6月,三角梅开始出售,每株三角售价15元至30元不等。这4.5万株三角梅已全部被预订。”陈志明说,花卉产业观光园项目建设实施以来,已吸纳当地200多人务工,其中固定工有20人,包括6名贫困户,为村民们增加了劳务收入近70万元,“整个花卉产业观光园预计明年9月竣工开园。”

“这能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临高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临高花卉产业观光园,旨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花卉种植生产、椰果产品开发、沉香制品与休闲观光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花卉产业发展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同时,形成农业产业新业态和商业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来源:海南日报 撰文/玟珺 刘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