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提高成分有效性 我国植提物发展还需打通关节

时间:2022-01-10 10:51 阅读:1237

“同样的成分名称却在不同产品中宣称不同的功效,有点乱。”这是很多消费者在挑选含有植物提取物的产品时的感受。如在某些化妆品中宣称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姜黄根提取物,在另一些产品中却主打“抗炎”作用。事实上,这不仅是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化妆品所面临的问题,在其他含有植物提取物的产品类型中这类问题也不鲜见。而这也折射出植物提取物的应用现状。

  我国是全球植物提取物第一大生产国,以美国为主的国外膳食补充剂80%的原料来自我国。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植物提取产业发展还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完整的标准体系,导致有效成分的提取存在很多待解难题。

不能仅盯着植物提取物中的某种成分

  植物提取物由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组合而成,但在产品备案时,无需详细标注原料有效成分的组成。因此,名称相同的植物提取物,如果采取的工艺不同,那么最终产品或许会存在很大的区别。以姜黄根提取物为例,如使用水提法,提取物中可能含有更多的水溶性成分;而使用乙醇提取法,含量更多的可能是乙醇溶解性较高的成分。对此,消费者通常难以区分。

  “其实植物提取物可以很简单,比如,我们平时泡一壶茶,茶水中就有植物提取物,但是它能够达到怎样的功效,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功效评价和市场验证。”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在消费行为向理智型、研究型转变的同时,行业的法规要求也愈加严格,功效原料的信息更加透明化,越来越多原料生产企业通过试验来验证植物提取物的具体功效,并且持续开展相关研究。

  同时,植物提取物自身复杂的属性也引发争议。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消费者对于成分功效的诉求高,必须有一些功效鲜明的成分,产品才能突围。

  因为植物提取物不像维生素C等单一成分那么明确,它是由多种组分组成。因此,有些植物提取物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规范,也难以制定相关标准。纯粹的植物提取物似乎一直在幕后扮演着辅助的角色。

  也有人认为,植物提取物的概念性添加现象泛滥,因此主打植物成分的产品噱头居多。“复配的植物提取物中固含物的适当添加量是多少?一些产品成分总是以字母简写形式出现,那么中文名称怎样写?产品中微量添加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植物提取物产业面临的问题。”专业人士指出,有些成分被赋予了简短易记的名称,比如377、玻色因,由此影响到了消费者的购买判断。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植物提取物,不能仅盯着其中的某个定量分子或者成分,关键是其最终表现出来的功效能够经过试验验证,证明它能够在产品中是否发挥作用。

提高技术含金量针对性解决难题

  “如果要证明一种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性,一是要找到其靶点,到底怎样有效。二是要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这两点是最难的。”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来看,部分植物提取物在基础研究上已经较为成熟,如积雪草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等。以积雪草提取物为例,其应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国内与积雪草相关的论文数量已经有4000多篇,其中涉及功效、作用机理、制备方式等多方面的研究。

  由此可知,一种成分从发现、应用到研究清楚作用机理,需要漫长的过程。在产业链中,原料公司主要负责原料成分的开发,包括从植物的筛选,到产品的最终呈现,中间涉及提取工艺优化、产品功效验证、作用机理研究等一系列步骤。在这条路上,不少国外原料公司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流程。

  从植物提取物的提取工艺来看,传统方式有溶液提取法、蒸馏法等,而比较先进的技术有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等。

  不过,整体来看,提取工艺虽然很重要,但并非是关键的影响因素。“提取方法是加分项,植物提取物更看重最终成分的功效。没有一种提取方式是通用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分子、提取的植物种类以及提取部位,选择合适的提取工艺。”业内人士指出。

  可以说,市场教育程度低、产品和标准不明确、同一种植物提取物功效宣称不一致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植物提取物的应用面临不少困难,但解决这些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仍然在于成分的有效性。因此,针对这一关键节点,各原料公司运用不同的提取工艺,推出具有明显功效特点的植物提取物,并且通过完整的试验进行了科学验证。

  尽管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植物提取物未来是成分研发的主要领域之一,还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但植物提取物要真正站上一款产品成分的C位,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除了传达给消费者正确的理念之外,提高成分的有效性始终是需要探索的。

  对于国内品牌而言,不断研究、真正弄明白植物提取物的组分构成、有效性的物质来源,这对于我国在中草药的消费领域应用,乃至以此为立足点向全世界推广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以本草为主要定位的产品,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杨晓晶 综合整理)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