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标修订发布

时间:2021-09-06 10:26 阅读:1415

本报记者  袁国凤

  食品和化妆品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市场上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还存在包装过度、不环保、不节约的情况,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成本过高,超出了包装本身的基本功能。据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可以看出,商品过度包装既浪费了资源能源,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9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围绕新修订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标准为抓手,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减轻消费者负担。

新标准有效破解初始包装体积大等痛点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洪俊表示,“为解决食品化妆品过度包装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制定发布了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新标准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也有利于实现有效监管。”

  新标准做了哪些改进?如何更好地实施?陈洪俊表示,为提高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新标准作出了如下调整:一是修改和补充术语和定义,修改了内装物、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过度包装、商品必要空间系数等术语定义,增加了综合商品术语定义。其中,将包装空隙率定义为包装内去除内装物占有的必要空间容积与包装总容积的比率,回归包装空隙率的本质含义。二是修改了包装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计算方法,新的包装空隙率计算方法解决了将初始包装体积做大、增加其他商品等逃避监管的问题。三是为了标准便于实施,增加了外包装体积检测、判定规则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间系数。

  2020年9月1日实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避免过度包装。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过度包装的监督管理。”该法首次明确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义务性规定,大大强化了标准的实施。

为企业设置两年过渡期

  据了解,新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为企业和市场设置了两年过渡期。设置两年的过渡期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这期间企业需要开展哪些工作?

  陈洪俊表示,考虑到新标准发布后,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企业需要根据新标准要求,对产品包装进行合规性设计,同时需要消纳库存包装以及待售商品,尤其是化妆品类商品保质期长,流通环节消纳周期也相对较长。为避免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以及产生新的浪费,在广泛征求有关产业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设置了两年的实施过渡期。在这期间,食品和化妆品企业需要在企业内开展标准的宣贯培训,让设计、研发和生产人员更深入了解标准技术内容;根据标准要求,对产品包装进行合规性设计,并尽快生产投入使用;加快消纳库存包装和已进入市场的商品,确保标准实施后生产及销售的产品符合新标准。

  “根据《标准化法》第二十五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提供。两年的实施过渡期后,市场上不允许再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新标准的食品和化妆品。因此,我们呼吁企业在过渡期内尽快整改达标。同时,也呼吁消费者尽量不选购过度包装的商品,以自身行动践行绿色低碳消费理念。”陈洪俊表示。

“一看、二问、三算”判断是否过度包装

  此外,在购买食品及化妆品类商品时,消费者一般如何快速判断包装是否属于过度包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表示,消费者一般可以通过“一看、二问、三算”,简单判断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一看”,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为豪华包装,包装材料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二问”,就是在不拆开包装的情况下,问清包装层数,判断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装是否超过了三层,其他类食品及化妆品包装是否超过了四层;“三算”,就是要测量或估算外包装的体积,并与允许的最大外包装体积进行对比,看是否超标。以上三个方面,只要一个不符合要求,就可以初步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建议消费者避免选购过度包装的商品。

  魏宏说,为让新标准得到更好地实施,将会同有关部门创新工作举措,切实推动标准的落地实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标准实施的主体,食品和化妆品企业要按照《标准化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切实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尽早贯标、用标和达标,向市场供给更高质量、更加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加强标准宣贯实施,将通过一图读懂、标准解读、标准公开、线上云课堂等多种方式,全方面宣传新标准;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标准培训活动,为依法依标监管做好技术储备。引导消费者开展绿色消费,通过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崇尚节约,减少浪费,积极选购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不选购、不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

 来源:中国食品报